武清政银担协同创新机制为三农与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业
小微企业
所属地区:天津-武清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天津市武清区通过搭建政银担合作平台,持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近日召开的专题座谈会标志着当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各方正合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政策引领构建金融服务新格局
武清区金融工作部门联动市级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政府引导+银行放贷+担保增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通过风险补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市级农业担保机构已累计为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担保逾三千万元,有效缓解了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题。
二、精准对接农业产业融资需求
在专项工作推进会上,农业主管部门系统梳理了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资金需求特点。畜牧养殖业存在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设施农业面临固定资产投入大、回收期长的困境。针对这些行业特性,金融机构正在开发匹配产业周期的差异化信贷产品,其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金融机构推出特色惠农服务
驻区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农业银行推出"金穗惠农贷"系列产品,农商银行完善"合作社信用共同体"模式,村镇银行创新"农机具融资租赁"服务。这些金融产品普遍具有审批快捷、利率优惠、随借随还等特点,单户授信额度最高可达三百万元,较好满足了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四、建立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
为确保金融服务精准触达,武清区建立了季度银企对接会制度,组织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一对一"业务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库与金融机构的实时对接。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电子农业保单质押、农产品订单融资等创新业务,预计年内可新增涉农贷款投放超五千万元。
五、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在扩大金融供给的同时,相关部门注重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完善担保代偿补偿机制,设立专项风险准备金;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提升农户信用意识。多措并举下,当地涉农贷款不良率持续低于区域平均水平。
这种政银担协同服务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武清区正在形成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有效滋养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