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以科技赋能经济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高地
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区
所属地区:天津-河西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近年来,河西区通过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深化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智能制造、光电技术等核心领域,该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资源集聚,构建了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驱动的生态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构建“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创新生态
河西区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支撑、金融资本助推、中介服务衔接的协同机制。在政策设计上,重点推出专项扶持计划,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环节。例如,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依托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基础,河西区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方向,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入多家头部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百家。同时,建成省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和智能化改造服务。
三、光电产业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应用
在光电领域,河西区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激光器件为主攻方向,联合重点实验室攻克芯片封装等“卡脖子”难题。建成光电产业中试基地,推动氮化镓功率器件等成果实现量产。统计显示,相关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医疗设备等领域,年产值增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创新链条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投贷联动”模式放大财政资金效应。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科技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百亿元。此外,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登陆科创板。
五、人才高地建设支撑产业升级
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和子女教育设施。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定制化培养工程师和技术经理人。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优质项目并给予孵化空间和启动资金支持。
六、区域协同打造开放创新格局
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与周边城市共建跨区域产业联盟,在标准制定、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度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技术交易展会,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当前,河西区已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形成新增长极,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