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招商】民营经济撑起天津半壁江山 创新与就业双轮驱动发展
民营经济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天津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精准招商引资,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当地民营经济增加值已突破8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半,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社会公益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贡献率逼近50%
天津民营经济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底,增加值规模达8579.87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提升至48%。这一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在天津已形成与国有经济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从产业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广泛分布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年度总营收突破6400亿元,入围门槛同比提升7.73%,反映出头部企业集群的持续壮大。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数量翻倍增长
在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的战略指引下,天津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科技创新百强企业有效专利总数达7261件,较上年增幅超过10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35%。重点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例如某无人机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制造业百强企业入围门槛提升至11.55亿元,印证了实体经济的根基地位。
三、就业吸纳与社会责任同步提升
民营经济作为稳就业的主力军,2022年促进就业百强企业新增岗位6.54万个,其中高技术岗位占比达42%。在社会责任方面,捐赠百强企业年度公益投入超8400万元,资金主要流向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部分企业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如某食品集团连续五年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计划",累计资助贫困学生超2000名。
四、政策体系完善助推高质量发展
天津近年来出台"民营经济27条"等专项政策,从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市场准入等方面构建扶持体系。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行"一网通办"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2023年上半年,天津新增民营市场主体同比增加18.6%,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首次突破四成,显示出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效应。
当前天津正加速构建"双城发展格局",民营经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资源整合与创新协同的关键角色。随着海河国际商业中心、滨海新区科创走廊等重大项目的推进,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巩固"半壁江山"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