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泊位升级优化供应链 招商引资迎来新契机
供应链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近期,天津港第四港埠公司19、20号泊位结构改造工程通过验收,标志着天津港转型升级取得重要突破。该工程的竣工显著提升了港口基础设施水平,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进一步强化天津市在北方航运枢纽中的战略地位。
一、项目工程背景与定位
作为天津港首个大型旧码头改造示范项目,该工程位于天津港三港池核心作业区。原有19、20号泊位均为万吨级杂货泊位,设计标准已难以满足现代化港口作业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政府将港口能级提升列为重点基建规划,通过集约化改造优化岸线资源配置,缓解船舶压港压力,增强大宗散货中转能力。
二、核心技术与功能升级
施工主体采用全流程模块化加固工艺,对码头基桩结构实施水下加固技术,承载标准提升至5万吨级。改造后泊位总长延伸至366.52米,前沿水深增至15米,可同时容纳2艘7万吨级散货船或1艘10万吨级减载船舶。创新性配置智能化喷淋抑尘系统和自动化传送装置,满足铁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的环保装卸要求。通过改造实现了存量资源的提质增效,单位岸线吞吐能力提升150%。
三、港口经济带动效应
升级后的泊位将有效对接渤海湾深水航道,解决大型散货船需减载进港的瓶颈。经测算,单船次作业效率可提升40%,年度货物处理能力突破800万吨,预计为天津港增加年均物流收益超20%。在天津市"港产城融合"战略引导下,该泊位已吸引多家钢铁企业与能源集团签订长期靠泊协议,同步带动东疆保税区临港加工产业招商,形成大宗商品贸易、加工、储运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四、绿色港口发展示范
工程同步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在港区西侧新建3.6公顷生态湿地缓冲区,采用透空式护岸结构保障水体交换。配置船舶岸电系统覆盖全部作业位,实现靠港船舶废气零排放。该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建造认证,其环保标准已被纳入天津港后续码头改造的技术规范体系。
五、区域枢纽功能强化
新泊位运营后,天津港散货年处理能力突破4亿吨大关,与河北曹妃甸港、山东日照港形成差异化协同格局。通过海铁联运专线衔接西北内陆矿产区,将煤炭、铝矾土等资源周转时效缩短15天。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节点,该港区已开通至东南亚、澳洲的直达散货班轮航线,为华北地区制造业企业原料进口构建高效物流通道。相关配套仓储设施的扩建计划已纳入天津国际航运中心三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