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助力小微企业"一带一路"出海
小微企业
外贸进出口
一带一路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天津市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政策,以出口信用保险为突破口,为外贸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风险保障。去年启动的统保试点政策,通过财政全额补贴保费等方式,有效破解了企业"有单不敢接"等难题,目前已有超1600家企业受益,形成可复制的风险防控模式。
一、政策创新破解小微企业出海困局
针对外贸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海外应收账款风险、买方违约等问题,天津市2023年推出全国首创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该政策突破传统商业保险门槛,对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企业实行"零保费"参保,将信用保险从大型企业专属工具转变为普惠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简化投保流程、扩大承保范围,覆盖政治风险、商业风险等六大类国际贸易风险。
二、政保协同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天津市财政局联合商务部门建立"财政补贴+信用保险+银行融资"联动机制。一方面,中国信保天津分公司开发专属产品,将理赔等待期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依据保单提供贸易融资,企业凭出口订单即可获得授信。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小微企业出口坏账率下降近七成,平均融资成本降低2.3个百分点。
三、区域经济显现外向型发展新动能
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天津市2023年新增外贸备案小微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4%,其中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提升至41%。机电、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借助风险保障,成功进入中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典型案例显示,某环保科技企业凭借保单保障,首次承接孟加拉国污水处理项目,合同金额较以往增长近五倍。
四、长效机制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天津市正将试点经验转化为制度性安排,计划三年内实现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下企业全覆盖。配套建设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已上线风险预警、资信调查等数字化工具,帮助小微企业动态掌握海外买方信用状况。近期启动的"保单融资贴息"政策,进一步将财政扶持延伸至贸易融资环节,形成从风险防范到资金支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这项改革实践表明,通过精准施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能够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天津市的做法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借鉴,其经验已获多个省市调研采纳。随着政策持续深化,预计将有更多小微企业借力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