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等五市推进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物流运输产业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天津、石家庄、杭州、福州、贵阳五市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在招商引资、设施升级、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区域电商物流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一、试点工作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启动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旨在破解电商快速发展与物流体系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服务实体经济与消费升级。五市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成为试点,承担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任务,对完善全国电商物流网络、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二、五市试点的差异化布局与特色实践
(一)天津:打造北方地区电商物流枢纽
天津依托港口与区位优势,以“资源整合、园区集聚”为路径推进试点。在现有物流设施基础上,规划构建三级快递物流服务网络:一级网络聚焦重点快递物流园区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吸引龙头企业入驻;二级网络发展“仓配一体化”专业快件处理中心,优化中转流程以提升效率;三级网络优化末端配送网点,推广智能快件箱、无人配送车等设备应用,改善末端服务体验。按照“一轴两圈三园多节点”产业布局,天津协调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武清区等区域,为企业提供用地保障、政策咨询等服务。目前,多家全国性快递企业区域分拨仓储中心已投入运营,另有十余家企业分拨中心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吸引投资超十亿元。同时,天津同步推进快递专业类物流专项规划编制,为园区建设与企业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二)石家庄:构建京津冀协同物流网络
作为京津冀重要节点城市,石家庄立足区域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快递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整合区域仓储资源,建设标准化分拨中心,推动京津冀地区快件中转效率提升,减少重复运输。依托陆港优势,发展“电商+陆港”模式,探索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协同路径,服务华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同时,优化末端配送服务,在社区、校园、农村布局智能快件箱与共配网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提升京津冀消费市场服务能力。
(三)杭州:深化电商与物流数字化融合
杭州发挥电商产业先发优势,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推进协同发展。推动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数据互通,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订单生成、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等环节全程可视化,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鼓励发展智慧物流技术,推广无人仓、无人车配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在电商产业园、高校园区等区域开展试点应用,提升物流自动化水平。依托产业园区,集聚电商、快递、科技企业,形成“电商+物流+科技”产业生态,打造全国电商物流数字化创新高地。
(四)福州:探索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路径
福州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协同。建设跨境电商保税仓与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优化“海外仓—保税仓—末端配送”全链条服务,缩短跨境物流时效。推动快递企业与港口、海关合作,简化通关流程,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同时,发展对台物流通道,利用地缘优势打造两岸电商物流合作平台,促进两岸商品高效流通,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五)贵阳:打造西南地区智慧物流节点
贵阳立足大数据产业基础,以“数据赋能物流”为特色推进试点。建设区域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电商交易、物流运输、仓储库存等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调度与决策支持,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发展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大数据温控技术,保障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品质可控,助力农产品上行。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推动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乡镇共配中心与村级服务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推进基础设施整合升级
五市均将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作为试点重点,通过规划引导,推动分散的仓储、运输资源向园区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推广智能分拣设备与自动化流水线,提升快件处理能力;优化运输网络,发展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降低长距离运输成本;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布局,结合社区、商业综合体、高校等场所,建设智能化末端服务站,提升末端服务覆盖率。
(二)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互通
打破电商与物流企业间的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快递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商平台对接,实现订单信息、物流状态、支付信息等数据实时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分析区域物流需求与流向特征,优化路由规划与库存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建立物流信用信息体系,对企业服务质量、履约能力、投诉处理等进行评价,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三)创新协同发展模式
鼓励发展“电商平台+快递企业+仓储企业”深度合作模式,推动仓配一体化服务,根据电商销售数据提前将商品存储至区域仓,实现消费者下单后就近配送,缩短配送时效;探索“快递+制造业”“快递+农业”融合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仓储、成品配送一体化服务,为农业主体提供农产品预冷、包装、运输全程冷链服务,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物流,推广环保包装材料,推动快递包装回收利用,鼓励使用新能源配送车辆,降低行业碳排放。
(四)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试点城市均出台配套政策,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协同发展。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物流设施建设、智慧物流技术研发与人才引进;保障物流园区建设用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安排快递物流项目用地指标,简化用地审批流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减轻企业运营负担。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由邮政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发改、商务、交通等部门,统筹解决试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四、试点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一段时间推进,五市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区域分拨中心与末端网点布局优化,快递处理效率提升,部分城市区域内快件次日达比例超过90%;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电商与物流协同水平提高,消费者投诉率下降,服务体验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就业与相关产业发展。
下一步,五市将继续深化试点工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推进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智慧物流技术应用、绿色物流标准制定等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与评估,定期开展成效总结,推动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试点工作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启动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旨在破解电商快速发展与物流体系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服务实体经济与消费升级。五市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成为试点,承担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任务,对完善全国电商物流网络、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二、五市试点的差异化布局与特色实践
(一)天津:打造北方地区电商物流枢纽
天津依托港口与区位优势,以“资源整合、园区集聚”为路径推进试点。在现有物流设施基础上,规划构建三级快递物流服务网络:一级网络聚焦重点快递物流园区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吸引龙头企业入驻;二级网络发展“仓配一体化”专业快件处理中心,优化中转流程以提升效率;三级网络优化末端配送网点,推广智能快件箱、无人配送车等设备应用,改善末端服务体验。按照“一轴两圈三园多节点”产业布局,天津协调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武清区等区域,为企业提供用地保障、政策咨询等服务。目前,多家全国性快递企业区域分拨仓储中心已投入运营,另有十余家企业分拨中心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吸引投资超十亿元。同时,天津同步推进快递专业类物流专项规划编制,为园区建设与企业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二)石家庄:构建京津冀协同物流网络
作为京津冀重要节点城市,石家庄立足区域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快递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整合区域仓储资源,建设标准化分拨中心,推动京津冀地区快件中转效率提升,减少重复运输。依托陆港优势,发展“电商+陆港”模式,探索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协同路径,服务华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同时,优化末端配送服务,在社区、校园、农村布局智能快件箱与共配网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提升京津冀消费市场服务能力。
(三)杭州:深化电商与物流数字化融合
杭州发挥电商产业先发优势,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推进协同发展。推动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数据互通,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订单生成、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等环节全程可视化,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鼓励发展智慧物流技术,推广无人仓、无人车配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在电商产业园、高校园区等区域开展试点应用,提升物流自动化水平。依托产业园区,集聚电商、快递、科技企业,形成“电商+物流+科技”产业生态,打造全国电商物流数字化创新高地。
(四)福州:探索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路径
福州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协同。建设跨境电商保税仓与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优化“海外仓—保税仓—末端配送”全链条服务,缩短跨境物流时效。推动快递企业与港口、海关合作,简化通关流程,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同时,发展对台物流通道,利用地缘优势打造两岸电商物流合作平台,促进两岸商品高效流通,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五)贵阳:打造西南地区智慧物流节点
贵阳立足大数据产业基础,以“数据赋能物流”为特色推进试点。建设区域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电商交易、物流运输、仓储库存等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调度与决策支持,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发展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大数据温控技术,保障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品质可控,助力农产品上行。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推动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乡镇共配中心与村级服务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推进基础设施整合升级
五市均将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作为试点重点,通过规划引导,推动分散的仓储、运输资源向园区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推广智能分拣设备与自动化流水线,提升快件处理能力;优化运输网络,发展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降低长距离运输成本;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布局,结合社区、商业综合体、高校等场所,建设智能化末端服务站,提升末端服务覆盖率。
(二)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互通
打破电商与物流企业间的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快递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商平台对接,实现订单信息、物流状态、支付信息等数据实时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分析区域物流需求与流向特征,优化路由规划与库存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建立物流信用信息体系,对企业服务质量、履约能力、投诉处理等进行评价,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三)创新协同发展模式
鼓励发展“电商平台+快递企业+仓储企业”深度合作模式,推动仓配一体化服务,根据电商销售数据提前将商品存储至区域仓,实现消费者下单后就近配送,缩短配送时效;探索“快递+制造业”“快递+农业”融合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仓储、成品配送一体化服务,为农业主体提供农产品预冷、包装、运输全程冷链服务,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物流,推广环保包装材料,推动快递包装回收利用,鼓励使用新能源配送车辆,降低行业碳排放。
(四)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试点城市均出台配套政策,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协同发展。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物流设施建设、智慧物流技术研发与人才引进;保障物流园区建设用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安排快递物流项目用地指标,简化用地审批流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减轻企业运营负担。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由邮政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发改、商务、交通等部门,统筹解决试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四、试点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一段时间推进,五市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区域分拨中心与末端网点布局优化,快递处理效率提升,部分城市区域内快件次日达比例超过90%;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电商与物流协同水平提高,消费者投诉率下降,服务体验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就业与相关产业发展。
下一步,五市将继续深化试点工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推进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智慧物流技术应用、绿色物流标准制定等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与评估,定期开展成效总结,推动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临港智能装备产业园: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5-09-06
赛达物流园区上海宇培电商物流项目开工 赋能天津物流产业升级
2025-09-06
天津武清上马台镇: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便民生活服务圈
2025-09-06
海河之北聚力招商引资赋能区域新发展
2025-09-06
和平区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亲商重商高地
2025-09-06
和平区以供给侧改革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2025-09-06
滨海十大文化活动构筑品质生活新图景
2025-09-06
滨海新房市场活跃 招商引资成效显现
2025-09-06
滨海新区创新贷款新政助创业招商引资
2025-09-06
滨海新区打造国际化智慧新城创新样本
2025-09-06
滨海新区大篷车科技行科普校园新篇章
2025-09-06
滨海新区互联网金融峰会探讨合作机遇
2025-09-06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