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绿色转型绘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图景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天津市静海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通过产业升级、生态修复、交通互联等举措,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域内的天津健康产业园、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载体成为产业转型核心平台,形成“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交通一体化打通协同发展“动脉”
静海区与河北省青县交界处的曾高路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两地“断头路”问题。近年来,静海区与沧州、廊坊签署多项交通合作协议,构建“津冀1+5”交通网络体系。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办公室落地静海,累计引入北京项目投资超30亿元。
二、产业集群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天津健康产业园集聚协和华美等高端医疗检测机构,形成覆盖研发、诊疗、康养的产业链。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年处理再生资源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自行车产业引进国际品牌,建成国内首个地下管廊电镀园区。
三、生态治理筑牢绿色发展基底
团泊湖湿地实施退渔还湿工程,补水总量达6900万立方米。全区建成三级环保网格体系,PM2.5浓度同比下降20%。创新“坑长制”管理农村坑塘,完成7.02万亩造林绿化,清洁能源改造覆盖9.5万户家庭。
四、制度创新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静海区推行“一网通办”改革,审批时限压缩74.7%。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3万家。与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开展产业合作,外贸进出口规模位居天津前列。
五、公共服务增强民生获得感
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实现异地结算,举办文旅美食节等跨区域活动。康宁津园养老社区吸引近半数入住者来自北京,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加速建设,形成医疗教育资源集聚效应。
通过系统推进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静海区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区域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创新驱动与绿色低碳并举,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