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发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高地 全年引进双创项目成效显著
京津冀经济圈
经济开发区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资源对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取得显著成效。过去一年,该区域通过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成功吸引大批北京优质双创项目落地,推动区域创新生态持续升级,成为跨区域产业协同的标杆案例。
一、政策赋能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天津开发区近年来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产业链配套,推出涵盖资金补贴、技术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一揽子扶持措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场地支持等方式,累计投入超百亿元科技资金,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例如,针对初创企业推出的"孵化+投资"服务模式,已帮助数百家科技型企业完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关键跃升。
二、跨区域资源对接成果丰硕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天津开发区重点引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资源。其中,航天技术转化项目与本地医疗机构的合作,成功培育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企业;智能识别领域的技术转移则带动了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形成。数据显示,区域内科技型企业总量已突破6000家,其中年营收超亿元企业近500家,创新主体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三、专业化服务平台持续扩容
为强化创新支撑能力,天津开发区建成涵盖众创空间、技术转化中心、投融资服务在内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新启动的泰达双创示范区整合了京津冀高校科研资源,提供技术验证、中试生产等关键环节支持。同期落地的创新工作室通过知识共享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前沿行业洞察与商业模式指导,累计服务企业超千家。
四、协同发展机制深化升级
天津开发区通过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项目联合评审等机制,确保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在产业规划层面,重点布局与北京形成互补的细分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目前,区域内已形成新能源、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集群,并通过定期举办创新论坛、技术路演等活动,持续增强区域创新网络的连接密度。
未来,天津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政策—资本—技术—市场"四维联动机制,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