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开区双轮驱动企业转型创新局
经济开发区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以招商引资为核心抓手,通过政策赋能与载体升级双轨并行,推动区域产业动能转换。经开区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构建创新服务生态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势能。
一、产业升级锚定京津冀战略定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天津市将企业转型升级列为区域经济破局关键。经开区依托国家级新区政策优势,明确“载体提质+服务增效”双轮驱动路径。通过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图谱,建立企业转型需求数据库,实现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024年初启动的产业诊断行动,累计为400余家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动区内企业融入京津冀产业链协作网络。
二、创新载体构筑三维支撑体系
经济开发区创新构建三级载体支撑架构:
1. 空间载体扩容提质
在民营产业园升级计划中,采用“改造即补、达标即奖”激励机制。对经认定的转型基地,其生产性空间改扩建项目按核定投资额给予分级补贴,重点支持5G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建,带动载体硬件设施迭代。目前已有6家产业园获评市级示范载体,形成智能智造产业集聚带。
2. 服务载体功能进阶
区内38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全面升级“四链融合”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覆盖85%在孵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包惠及200余家企业。特别设立转型绩效奖补,对孵化企业转型达标率超标的机构给予专项激励,实现载体与企业的协同进化。
3. 飞地载体布局突破
在雄安新区设立协同创新中心,将北京中关村、天津经开区的政策资源与产业要素导入河北企业转型进程。2024年已促成3个京津冀联合攻关项目落地,形成跨区域赋能新模式。
三、服务创新打通转型关键堵点
针对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痛点,经开区推出全周期服务链:
- 技术赋能矩阵:建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免费转型成熟度评估。引入1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资源,开展“设计进车间”专项行动,某精密制造企业通过设计优化实现产能提升130%。
- 金融活水灌溉: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转型贷”专项产品,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专利+订单”组合质押模式,帮助轻资产科技企业破解融资困境。
- 人才强基工程:组建转型升级导师团,针对制造业企业开设数字化管理研修班。建设京津冀人才实训基地,定向输送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人才,每年完成超万人次技能重塑。
四、机制创新激发全域转型动能
经开区通过制度突破形成长效推动机制:
1. 政策组合拳迭代
在现有补贴政策基础上,创新推出“转型效果对赌”机制。对承诺三年内实现技术跃迁的企业,提前拨付部分补贴作为转型启动资金。建立转型企业白名单制度,实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倾斜。
2. 数字治理赋能
开发企业转型监测系统,通过工商、税务、环评等15个维度数据构建转型成效评估模型。该模型入选国家发改委创新案例,实现政策效果可量化、可追溯的精准治理。
3. 生态圈层构建
组建产业链转型联盟,促成区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共享+订单协同”合作模式。在新能源装备领域,核心企业带动21家配套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集群生产效率提升40%。
结语:区域协同再塑发展格局
天津经开区通过构建“载体链+服务链+政策链”三位一体支撑体系,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生态。随着京津冀产业协同深化,该模式正通过制度创新输出辐射更广区域。数据显示,经开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样板。未来将持续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践范例。
一、产业升级锚定京津冀战略定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天津市将企业转型升级列为区域经济破局关键。经开区依托国家级新区政策优势,明确“载体提质+服务增效”双轮驱动路径。通过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图谱,建立企业转型需求数据库,实现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024年初启动的产业诊断行动,累计为400余家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动区内企业融入京津冀产业链协作网络。
二、创新载体构筑三维支撑体系
经济开发区创新构建三级载体支撑架构:
1. 空间载体扩容提质
在民营产业园升级计划中,采用“改造即补、达标即奖”激励机制。对经认定的转型基地,其生产性空间改扩建项目按核定投资额给予分级补贴,重点支持5G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建,带动载体硬件设施迭代。目前已有6家产业园获评市级示范载体,形成智能智造产业集聚带。
2. 服务载体功能进阶
区内38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全面升级“四链融合”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覆盖85%在孵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包惠及200余家企业。特别设立转型绩效奖补,对孵化企业转型达标率超标的机构给予专项激励,实现载体与企业的协同进化。
3. 飞地载体布局突破
在雄安新区设立协同创新中心,将北京中关村、天津经开区的政策资源与产业要素导入河北企业转型进程。2024年已促成3个京津冀联合攻关项目落地,形成跨区域赋能新模式。
三、服务创新打通转型关键堵点
针对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痛点,经开区推出全周期服务链:
- 技术赋能矩阵:建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免费转型成熟度评估。引入1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资源,开展“设计进车间”专项行动,某精密制造企业通过设计优化实现产能提升130%。
- 金融活水灌溉: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转型贷”专项产品,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专利+订单”组合质押模式,帮助轻资产科技企业破解融资困境。
- 人才强基工程:组建转型升级导师团,针对制造业企业开设数字化管理研修班。建设京津冀人才实训基地,定向输送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人才,每年完成超万人次技能重塑。
四、机制创新激发全域转型动能
经开区通过制度突破形成长效推动机制:
1. 政策组合拳迭代
在现有补贴政策基础上,创新推出“转型效果对赌”机制。对承诺三年内实现技术跃迁的企业,提前拨付部分补贴作为转型启动资金。建立转型企业白名单制度,实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倾斜。
2. 数字治理赋能
开发企业转型监测系统,通过工商、税务、环评等15个维度数据构建转型成效评估模型。该模型入选国家发改委创新案例,实现政策效果可量化、可追溯的精准治理。
3. 生态圈层构建
组建产业链转型联盟,促成区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共享+订单协同”合作模式。在新能源装备领域,核心企业带动21家配套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集群生产效率提升40%。
结语:区域协同再塑发展格局
天津经开区通过构建“载体链+服务链+政策链”三位一体支撑体系,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生态。随着京津冀产业协同深化,该模式正通过制度创新输出辐射更广区域。数据显示,经开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样板。未来将持续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践范例。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东丽区自贸论坛助企业对接新机遇
2025-09-02
天津天重地块产城融合新动能启航
2025-09-02
天津武清电商园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25-09-02
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拓展招商新径
2025-09-02
天津小语种人才成招商引资新亮点
2025-09-02
天津贻芳嘉园汇集民智促社区焕新
2025-09-02
天津智港启航全球智能产业新格局
2025-09-02
天津智慧山掀起原创品牌设计浪潮
2025-09-02
天津中心商务区精筑营商环境高地
2025-09-02
天津自贸试验区招商引资成效卓著
2025-09-02
天津高新区双创建设迈向崭新格局
2025-09-02
天津高新区思维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2025-09-02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