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博会搭建合作平台 临港经济区海工产业显实力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为期三天的天津首届“海博会”近日落下帷幕。作为海洋经济领域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展会期间不仅实现了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更推动了区域海洋产业创新发展,为临港经济区海工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一、展会平台赋能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海博会的举办为天津海洋经济发展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吸引了国内外海洋产业领域的众多企业、机构参与。展会期间,总协议投资额超两百亿元的多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临港经济区海洋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展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的正式上线,更是为海洋装备产业搭建了全新的交易服务桥梁,助力产业要素高效流动。
二、临港经济区锚定海洋经济,擘画发展新蓝图
依托海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临港经济区正加速壮大海洋经济相关产业集群,致力于实现海工产业跨越式发展。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将聚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目标到2020年,区域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八百亿元,占经济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八成以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规划的实施,将推动临港经济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三、创新交易平台上线,引领海工装备产业新模式
作为海博会承办方之一,相关企业经过一年时间开发的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在展会期间正式发布。该中心定位为全球首个聚焦港口与海工领域的高端装备交易O2O第三方平台,通过“互联网+”全新商业模式,整合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制造流、物流、资产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要素,构建覆盖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平台创新引入金融工具,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资产证券化实践实现装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效帮助企业加快资产周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海工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四、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夯实海工产业发展根基
临港经济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已形成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雏形。近年来,区域内集聚了一批涵盖装备研发、设计、制造、维修、服务等环节的企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海博会的举办及重点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吸引上下游企业向临港经济区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未来,临港经济区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持续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海工产业基地。
五、深化“互联网+”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的上线,是临港经济区推动海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装备交易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管理,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高效的交易服务和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通过平台的运营,将有效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国内外海工装备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共享,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程,提升区域海工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六、强化金融创新支撑,促进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破解海工装备产业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的难题,临港经济区在海博会期间重点推出金融创新举措。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通过推行资产证券化,将海工装备等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资。同时,平台整合各类金融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包括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将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促进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海工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
临港经济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供应、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入驻。海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展示了临港经济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提升了区域在国内外海洋经济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模式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临港经济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海工产业向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方向转型。通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未来,临港经济区将持续探索绿色低碳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融入全球海洋产业体系
海博会作为国际性的海洋经济交流平台,为临港经济区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展会期间,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临港经济区将以此为起点,积极融入全球海洋产业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科技、海洋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区域海工产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临港经济区注重培育壮大海洋经济领域的市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同时,积极发展海洋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海洋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十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为支撑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临港经济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港口码头、航道、物流园区等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货物运输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能源、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同时,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园区、产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试验、孵化等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承载能力。
十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临港经济区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围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增强产业创新驱动能力,为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十三、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临港海工产业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临港经济区海工产业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海博会搭建的合作平台,以及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的赋能,临港经济区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超八成的目标后,临港经济区有望成为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的标杆区域,为天津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十四、总结经验成果,持续深化平台作用
首届海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临港经济区海工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临港经济区将总结展会成果,持续深化海博会作为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源集聚。同时,不断完善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的功能,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使其成为连接全球海工装备产业的重要纽带,助力临港经济区海工产业实现更大跨越。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