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与曹妃甸联动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经济圈
自贸区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以制度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当前,区域联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尤其在跨境贸易便利化、公共服务共享及产业协同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备受关注的河北曹妃甸片区申报工作已由津冀两地政府联合推进,标志着京津冀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一、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形成驱动力
自贸试验区作为京津冀高水平开放平台,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在海关监管领域,三地实施通关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申报数据统
一、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通过智能通关系统整合,货物平均放行时间压缩近三成,口岸物流效率显著提升。检验检疫环节推行"三通"模式,构建起覆盖京津冀的"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快速通道,单个集装箱物流成本下降约120元,超八成货物实现"申报即放行"。此类改革为区域内近万家企业释放制度红利,直接增强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要素跨域流动构建共享新生态
税收服务领域建成跨省市电子税务平台,实现三地纳税人资质互认189项涉税业务"一网通办",年度处理异地涉税业务逾15万笔。在消费服务联动方面,京津两地首创离境退税异地代办机制,境外旅客可在北京购物后于天津口岸办理退税,该模式上线首年即服务国际旅客超万人次。人才要素流动方面,三地联合发布154项职业资格互认目录,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实现电子化跨省流转,为区域人才一体化奠定基础。
三、产业链深度融合激活区域动能
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区域产业协作呈现梯度发展格局。中心商务区联合京津科技资源组建京津冀众创联盟,整合孵化器78家,建立总额200亿元的协同创新基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区域内转化落地。现代航运领域,天津港与曹妃甸港深化"枢纽+支线"运营模式,2023年两港集装箱联运量突破120万标箱,共建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天津经开区与北京经开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32家装备制造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形成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四、战略支点建设打开发展新格局
曹妃甸片区申报工作正加速推进,规划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绿色低碳产业及港口供应链服务。依托深水大港优势,片区将探索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税混矿业务创新,建设国家级矿石储运基地。同时结合唐山钢铁产业基础,打造"保税研发+高端制造"产业链,实现与天津自贸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互补发展。交通连接方面,唐曹铁路货运专线已实现每日10班次高频运行,津冀港口环线高速全面贯通,形成"一小时产业协作圈"。
五、开放载体升级扩大协同效应
自贸试验区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项目清单,首批包含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雄安综合保税区联建等32个重点项目。在数字贸易领域,三地共建跨境数据流动试验平台,试点开展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已服务制造企业超500家。环境治理方面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开发京津冀森林碳汇项目21个。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228项,营业执照异地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区域营商软环境持续优化。
随着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的持续输出,以曹妃甸片区为重要节点的"双核驱动"格局正在形成。新片区获批后,将重点实施外商投资准入"极简审批"、跨境资金池本外币一体化等39项创新举措,进一步畅通京津冀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劲动力。预计区域协同改革红利将在未来三年内拉动京津冀地区外贸增长超900亿元,创造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真正实现"一片区带动一区域"的战略价值。
一、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形成驱动力
自贸试验区作为京津冀高水平开放平台,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在海关监管领域,三地实施通关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申报数据统
一、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通过智能通关系统整合,货物平均放行时间压缩近三成,口岸物流效率显著提升。检验检疫环节推行"三通"模式,构建起覆盖京津冀的"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快速通道,单个集装箱物流成本下降约120元,超八成货物实现"申报即放行"。此类改革为区域内近万家企业释放制度红利,直接增强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要素跨域流动构建共享新生态
税收服务领域建成跨省市电子税务平台,实现三地纳税人资质互认189项涉税业务"一网通办",年度处理异地涉税业务逾15万笔。在消费服务联动方面,京津两地首创离境退税异地代办机制,境外旅客可在北京购物后于天津口岸办理退税,该模式上线首年即服务国际旅客超万人次。人才要素流动方面,三地联合发布154项职业资格互认目录,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实现电子化跨省流转,为区域人才一体化奠定基础。
三、产业链深度融合激活区域动能
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区域产业协作呈现梯度发展格局。中心商务区联合京津科技资源组建京津冀众创联盟,整合孵化器78家,建立总额200亿元的协同创新基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区域内转化落地。现代航运领域,天津港与曹妃甸港深化"枢纽+支线"运营模式,2023年两港集装箱联运量突破120万标箱,共建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天津经开区与北京经开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32家装备制造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形成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四、战略支点建设打开发展新格局
曹妃甸片区申报工作正加速推进,规划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绿色低碳产业及港口供应链服务。依托深水大港优势,片区将探索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税混矿业务创新,建设国家级矿石储运基地。同时结合唐山钢铁产业基础,打造"保税研发+高端制造"产业链,实现与天津自贸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互补发展。交通连接方面,唐曹铁路货运专线已实现每日10班次高频运行,津冀港口环线高速全面贯通,形成"一小时产业协作圈"。
五、开放载体升级扩大协同效应
自贸试验区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项目清单,首批包含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雄安综合保税区联建等32个重点项目。在数字贸易领域,三地共建跨境数据流动试验平台,试点开展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已服务制造企业超500家。环境治理方面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开发京津冀森林碳汇项目21个。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228项,营业执照异地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区域营商软环境持续优化。
随着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的持续输出,以曹妃甸片区为重要节点的"双核驱动"格局正在形成。新片区获批后,将重点实施外商投资准入"极简审批"、跨境资金池本外币一体化等39项创新举措,进一步畅通京津冀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劲动力。预计区域协同改革红利将在未来三年内拉动京津冀地区外贸增长超900亿元,创造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真正实现"一片区带动一区域"的战略价值。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津南区聚力重大项目 构筑工业发展新高地
2025-08-29
津南区双港镇强化招商引资助企融资新突破
2025-08-29
津南区咸水沽镇打造高质量招商引资新高地
2025-08-29
津台战略合作签约助力两岸企业共拓新机遇
2025-08-29
津门汇聚台岛精粹 两岸经贸盛会启幕梅江
2025-08-29
津门汇聚智慧谋发展 政学共商未来新蓝图
2025-08-29
津门侨智汇聚促双创 华商盛会启幕助发展
2025-08-29
津门校园搭文化桥梁 中外学子展交融新篇
2025-08-29
津门智核启新程 深穗产研落子国家自创区
2025-08-29
津南开发区与天津企联共促产融合作新机遇
2025-08-29
津南旅游融合谋新篇 综合收入冲刺五亿元
2025-08-29
京冀科研力量汇聚武清 共绘协同创新蓝图
2025-08-29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