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凝聚智慧推进两化融合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天津围绕推进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组织政协委员与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并建言献策。与会各方聚焦政策扶持、人才支撑、核心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优化及招商引资等关键领域,为加快两化融合进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天津立足制造业基础,将两化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分行业制定融合发展指南,引导企业找准转型方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同时,加强与国家战略衔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借助区域资源优势提升两化融合整体水平。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两化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各项举措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二、强化人才支撑,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两化融合的核心驱动力。天津着力构建“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吸引人工智能算法、工业软件研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领域专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专业,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两化融合提供智力保障。同时,加强人才政策宣传解读,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天津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三、突破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两化融合的关键。天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卡脖子”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成果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两化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四、优化产业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天津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培育一批两化融合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解决方案等服务,降低转型成本。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补充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符合两化融合发展方向的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五、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天津积极创新产学研融通合作模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鼓励企业参与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科研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高效配置,加速两化融合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在产学研合作中,注重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各方权责,确保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互利共赢。
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为确保两化融合政策有效实施,天津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简化政策申报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建立政策落实跟踪机制,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培训,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用好政策,激发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的积极性。同时,营造尊重创新、鼓励转型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案例宣传、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更多企业投身两化融合实践。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注重倾听企业诉求,针对性解决企业在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七、推动重点行业转型,树立融合发展标杆
天津聚焦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培育一批融合发展标杆企业。支持标杆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总结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引导同行业企业学习借鉴。同时,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在推动行业转型过程中,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确保转型工作取得实效。
八、加强数据要素管理,释放数据价值潜能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两化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加强数据要素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制度规范,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支持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经营决策,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响应能力。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鼓励企业基于公共数据开展创新应用,培育数据驱动型新业态。同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在数据要素管理中,注重平衡数据开放与安全保护的关系,充分释放数据在两化融合中的价值潜能。
九、促进绿色低碳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津将两化融合与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能源管理,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绿色制造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能源协同管理,推动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服务,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在促进绿色低碳融合过程中,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十、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天津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深化两化融合领域的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自身融合发展水平。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两化融合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同时,吸引外资企业在天津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注重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天津两化融合发展走向国际化。
通过上述多方面举措的协同推进,天津正不断加快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地和市场主体活力的不断激发,天津两化融合发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天津立足制造业基础,将两化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分行业制定融合发展指南,引导企业找准转型方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同时,加强与国家战略衔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借助区域资源优势提升两化融合整体水平。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两化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各项举措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二、强化人才支撑,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两化融合的核心驱动力。天津着力构建“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吸引人工智能算法、工业软件研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领域专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专业,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两化融合提供智力保障。同时,加强人才政策宣传解读,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天津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三、突破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两化融合的关键。天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卡脖子”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成果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两化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四、优化产业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天津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培育一批两化融合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解决方案等服务,降低转型成本。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补充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符合两化融合发展方向的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五、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天津积极创新产学研融通合作模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鼓励企业参与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科研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高效配置,加速两化融合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在产学研合作中,注重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各方权责,确保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互利共赢。
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为确保两化融合政策有效实施,天津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简化政策申报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建立政策落实跟踪机制,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培训,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用好政策,激发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的积极性。同时,营造尊重创新、鼓励转型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案例宣传、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更多企业投身两化融合实践。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注重倾听企业诉求,针对性解决企业在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七、推动重点行业转型,树立融合发展标杆
天津聚焦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培育一批融合发展标杆企业。支持标杆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总结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引导同行业企业学习借鉴。同时,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在推动行业转型过程中,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确保转型工作取得实效。
八、加强数据要素管理,释放数据价值潜能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两化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加强数据要素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制度规范,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支持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经营决策,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响应能力。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鼓励企业基于公共数据开展创新应用,培育数据驱动型新业态。同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在数据要素管理中,注重平衡数据开放与安全保护的关系,充分释放数据在两化融合中的价值潜能。
九、促进绿色低碳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津将两化融合与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能源管理,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绿色制造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能源协同管理,推动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服务,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在促进绿色低碳融合过程中,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十、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天津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深化两化融合领域的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自身融合发展水平。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两化融合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同时,吸引外资企业在天津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注重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天津两化融合发展走向国际化。
通过上述多方面举措的协同推进,天津正不断加快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地和市场主体活力的不断激发,天津两化融合发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天津工业携手满洲里拓展中俄蒙贸易投资新机遇
2025-08-26
天津公交调整服务升级 助力东丽蓟县区域发展
2025-08-26
天津公交校线恢复运营 保障春季学期学生出行
2025-08-26
天津公仆接待日45家单位负责人接听市民热线
2025-08-26
天津规划部门联动服务助力河北区重大项目提速
2025-08-26
天津红旗路地铁施工 18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2025-08-26
天津红桥区西站前广场项目打造城市枢纽新标杆
2025-08-26
天津机场前11月旅客吞吐量突破900万人次
2025-08-26
天津蓟县智利风情园落成 南美文化体验新地标
2025-08-26
天津建成国内最高水平电能计量检测基地并投用
2025-08-26
天津市定制智能校车项目推动学生安全出行升级
2025-08-26
天津市东丽湖街道冬季安全会议布局促招商引资
2025-08-26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