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南开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重要板块,南开区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招商引资集聚高端资源,构建环高校经济生态圈。该区充分发挥知识、技术、人才三重密集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锚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坐标
南开区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将科技创新作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建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机制,已吸引数十家来自北京的科技服务机构落户,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京津走廊"。区域内重点打造的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产业互补格局。
二、构建环高校创新经济带
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资源,规划建设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高校创新产业区。该区域整合创新创业十字街区、青年湖北洋科技园、天拖产业园三大载体,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孵化-规模生产"全链条体系。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有百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
三、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升级版
建立"政策包+服务包"双轮驱动机制,推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计划。设立总规模超亿元的科创基金,建设共享实验室等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校企联合攻关,累计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数十项。
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样板
实施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联动战略,改造提升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为新型科创载体。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等配套项目,形成"15分钟科创生活圈"。推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前列。
五、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
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与多个创新型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通过举办全球性科技论坛等活动,持续提升创新要素配置能力。
南开区通过系统性布局创新生态,正在形成"高校赋能-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政府服务"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同类城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