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南区招商】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落户“天津智谷”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津南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标志着区域在物联网与云计算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依托“天津智谷”的产业集聚优势,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津南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落户背景 “天津智谷”作为津南区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已吸引包括华录未来科技园在内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的落户,是津南区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化合作的成果。双方将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联合创新,推动产业生态构建。 二、合作内容与战略意义 根据协议,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将聚焦物联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助力津南区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该中心还将联合本地企业探索数据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津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据湖技术成果发布 在同期举行的发布会上,易华录展示了数据湖技术的最新成果,包括个人智能助理等创新产品。数据湖作为新一代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能够高效整合多源数据,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提供支撑。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的加入,将加速数据湖技术在津南区的规模化应用。 四、未来发展规划 津南区计划以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进一步扩大“天津智谷”的产业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未来,津南区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2025-07-11
-
【天津招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开工 助力天津打造产业高地
天津市高新区渤龙湖科技园迎来重大产业升级,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天津市在生物医药领域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将聚焦创新药物与医疗装备研发,通过构建专业化产业生态,加速优质企业聚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规划与建设规模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天津市高新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步启动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占地38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两项目合计投资10亿元,其中专项债融资7亿元。根据规划,园区建成后可容纳30余家产业链企业,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协同体系。 二、产业定位与核心功能 园区明确以创新药物、高端医疗装备为主导方向,重点引入研发机构、中试平台及产业化项目。天津药物研究院特医食品项目、医疗器械3C平台等首批签约项目已入驻创新中心,未来将围绕基因治疗、智能诊疗等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天津市高新区表示,将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推动园区成为京津冀生物医药技术转化枢纽。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逾2000人。分析指出,园区建成将强化天津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全国竞争力,弥补华北地区高端医疗装备制造短板。此外,通过产学研协同,园区有望每年输出50项以上专利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 四、区域发展战略支撑 天津市将该项目纳入“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核心工程,高新区计划以渤龙湖片区为基点,联动滨海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周边已布局药物一致性评价中心、冷链物流基地等配套,未来三年还将投入15亿元完善公共实验平台与人才公寓设施,打造“基础研究—临床实验—规模生产”全链条服务体系。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启动,标志着天津市在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专项债与社会资本结合的模式,为同类园区融资提供了新参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园区有望吸引跨国药企区域总部入驻,成为辐射东北亚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2025-07-11
-
【天津招商】天津招商引资首季迎开门红 实体经济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天津市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首季“开门红”,全市引进内资项目数量和实际利用内资规模均显著增长。实体经济项目落户数量倍增,制造业引资结构持续优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表现突出。服务业项目引进质量提升,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实体经济项目引资规模倍增 天津市一季度引进制造业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同比大幅增长,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领域占比超八成,成为制造业引资的主要拉动力。制造业引资结构的优化,体现了天津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效,新兴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二、服务业项目质量持续提升 服务业引资保持稳定增长,租赁及商业服务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领域表现亮眼。文化创意和现代物流项目到位资金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反映出天津市在服务业领域的精准招商策略取得实效,高端服务业态加速聚集。 三、招商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天津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项目质量,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附加值项目。制造业和服务业引资比例更趋合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多措并举推动招商工作提质增效 天津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实效。首季“开门红”为全年招商工作开了好头,后续将继续聚焦重点产业,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1
-
【滨海新区招商】滨海新区云签约41个智能项目 总投资额达210亿元助力产业升级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以创新模式打造云上盛会,推动智能科技领域国际化与数字化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大会重要参与方,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已收集云签约项目41个,涵盖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达210亿元。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能级,为天津智能科技生态注入新动能。 一、云上主题峰会筹备就绪展示智能科技前沿成果 滨海新区牵头策划的云上主题峰会已完成嘉宾演讲拍摄与剪辑工作,内容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业转型等议题。峰会通过云端平台向全球展示智能科技最新进展,并分享滨海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包括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典型案例。大会期间还将发布行业研究报告,为全球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41个签约项目覆盖多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 滨海新区在本届大会云签约活动中落地的41个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关键领域。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占比超六成,凸显区域在高端制造与数字技术融合方面的优势。部分项目将落户滨海新区保税区和高新区,进一步补强本地产业链关键环节。 三、210亿元投资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210亿元,其中超30%资金投向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例如,某智能传感器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提升滨海新区产业竞争力,还将带动京津冀地区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智能科技产业集群效应。 四、线上线下融合办会打造智能盛会新范式 本届大会采用“云展示+云洽谈”模式,线上举办10场高峰论坛、5场行业峰会和5场专业赛事。滨海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与中国银行合作,利用户外广告资源在全市重点区域宣传大会,并制作区域宣传视频,强化智能科技品牌影响力。闭幕式将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创新成果,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五、智慧城市案例成亮点赋能未来城市建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大会重点展示案例,其智慧交通、能源管理等系统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滨海新区借此契机发布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为全球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标准参考。未来,新区计划通过签约项目落地,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深度应用,打造智能科技示范区。
2025-07-11
-
【河东区招商】甘肃省迭部县政协赴河东区考察交流 共谋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协履职提升
甘肃省迭部县政协学访团赴河东区开展交流活动,重点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政协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此次学访活动不仅加强了两地政协的沟通联系,也为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了新平台,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学访团实地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甘肃省迭部县政协学访团先后走访了天津甘肃商会和天津市食品集团,详细了解河东区民营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经验。在天津甘肃商会,学访团重点考察了商会在服务企业、促进经贸合作方面的具体做法。天津市食品集团向学访团展示了企业在食品加工、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学访团对河东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两地政协座谈交流履职经验 在河东区政协组织的座谈会上,双方就如何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进行了深入交流。河东区政协分享了在提案办理、专题协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特别介绍了建立提案质量评价体系、开展重点提案督办等创新举措。甘肃省迭部县政协对河东区政协在协商议政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表示赞赏,认为这些经验对提升政协工作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深化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河东区与甘肃省迭部县建立了长期帮扶合作关系。两地围绕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所有街道都与甘肃省迭部县相关乡镇签订了帮扶协议。此次政协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合作领域,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劳务协作等方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两地政协就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达成共识,计划通过定期互访、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联系。河东区政协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为甘肃省迭部县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甘肃省迭部县政协希望通过学习借鉴河东区经验,不断提升履职效能,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方一致认为,这种跨区域交流合作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025-07-11
-
【滨海新区招商】大众汽车加码中国电动化战略 天津基地投产核心零部件助推产业升级
在天津开发区招商引资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APP290动力电机和DQ400e混合动力变速器两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这一举措标志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电动化布局进入实质性扩张阶段,未来将为MEB模块化电动平台及国产新能源车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在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 一、核心零部件投产深化本土化战略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天津工厂投产的APP290动力电机采用高扭矩密度设计,适配纯电动车型;DQ400e混合动力变速器则集成双离合技术,专为插电混动车型优化。两款产品均基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技术标准开发,并通过本土化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前,该工厂已为大众在华燃油车型供应DSG变速器超百万台,此次转型标志着其从传统动力向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延伸。 二、天津基地升级支撑电动化平台布局 天津工厂新建生产厂区将服务于大众汽车MEB模块化电动平台,该平台是大众全球电动化战略的核心技术架构。公开资料显示,MEB平台具备高度集成的电池管理系统与标准化零部件接口,可灵活适配多款纯电动车型。天津基地的产能提升,直接对接安亭和佛山MEB工厂的零部件需求,形成覆盖华东、华南的供应链网络。 三、技术迭代响应中国市场政策导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率提升。大众汽车APP290电机与DQ400e变速器的投产,契合中国对“三电系统”国产化的政策引导。行业分析指出,此举可降低进口依赖,缩短供应链半径,同时满足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技术指标要求。天津开发区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电动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表示,天津工厂的扩产计划与上下游供应商形成联动效应,包括本土电池企业、电控系统供应商均已纳入采购体系。这种垂直整合模式有助于控制成本,并提升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应对能力。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大众的加码将进一步加剧该领域竞争。 五、长期规划锚定碳中和目标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战略路线图,其计划在中国市场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天津工厂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供电、废水循环系统等减碳措施,已获得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未来五年,该基地预计为大众在华新能源车型提供超50%的核心零部件,成为其兑现2030年电动化承诺的关键支点。
2025-07-11
-
【天津招商】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显著增长 通关改革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天津口岸通过优化通关流程和招商引资,推动外贸实现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出口增长8.2%,进口增长10.1%。天津海关通过推进通关监管一体化、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口岸竞争力,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天津口岸进出口实现双增长 天津口岸外贸进出口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出口额达6616.2亿元,进口额达7229.8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1%。这一成绩得益于天津海关持续推进的通关便利化改革,以及天津港海运口岸和天津空港货运口岸的高效联动。通过发挥海运成本低和空运时效快的优势,天津口岸进一步增强了物流集聚效应,吸引了更多外贸企业落户。 二、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天津海关通过实施通关监管一体化作业,显著压缩了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统计显示,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40.57小时和6.36小时,同比缩短65.8%和74%。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海关作业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此外,天津海关针对不同货物特点“量身定制”通关措施,进一步优化了通关流程。 三、物流通关改革成效显著 天津海运口岸实施的进出口货物物流通关改革,有效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通过优化海关监管和港口作业流程,天津口岸进一步缩短了货物滞留时间,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同时,天津海关依托港口优势和自贸区制度创新,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关环境,推动了外贸多元化发展。 四、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 天津海关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支持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通过完善跨境电商监管模式、优化保税展示交易流程等措施,天津口岸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服务。此外,天津海关还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作,推动京津冀一体化通关,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外贸竞争力。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天津口岸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天津海关推行的“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创新模式,进一步简化了企业申报流程。同时,天津海关加强与国际规则的对接,推动口岸监管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外贸企业创造了更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未来,天津口岸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5-07-11
-
【津南区招商】津南区聚力政策赋能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津南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决策部署,通过专题研讨、政策优化、精准服务等举措,扎实推进"19条"和"50条"政策落地见效。全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民营企业需求,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在破解发展瓶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体系构建与专题研讨推进 津南区在天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9条"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制定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支持政策"50条",形成"1+N"政策支撑体系。区委统战部牵头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15个职能部门围绕政策落实成效与存在问题开展深度交流。会议明确要求将政策落地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台账,重点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阶段性成果与现存问题分析 政策实施以来,津南区在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通过绩效评估显示,民营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明显,但部分领域仍存在政策知晓度不高、申报流程复杂、跨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特别在科技创新补贴、人才引进配套等方面,企业反映政策红利尚未充分释放。 三、优化落实机制的创新举措 针对政策落地瓶颈,津南区推出三项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政策专员"制度,选派业务骨干对口指导企业申报;二是开发"惠企通"线上平台,实现政策"一键匹配";三是开展"政企面对面"季度座谈,区委主要领导现场督办问题解决。区发改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津南区组建由统战部、工商联牵头的专项服务团队,开展"百企调研"行动,收集整理企业诉求137项。针对调研发现的共性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创新产品,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超5亿元。区科技局重点培育"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队,23家企业入选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 五、长效保障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津南区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政策效果动态评估机制。规划建设民营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专题汇报,要求各部门建立"问题销号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2025-07-11
-
【天津招商】天津口岸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全国居首 成华北能源保障新支柱
天津口岸凭借区位优势和招商引资成果,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跃居全国首位。海关统计显示,天津口岸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474.7万吨,同比增长显著,成为继汽车、农产品等之后的第五大进口商品。这一突破既体现了天津作为北方能源枢纽的战略地位,也为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天津口岸通过优化通关环境、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正逐步形成辐射"三北"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网络。 一、天津口岸液化天然气进口实现跨越式增长 天津海关公布的数据表明,天津口岸液化天然气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口量和货值同比增幅均超过100%。这一增长态势使天津超越其他主要进口口岸,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卸港。进口量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华北地区持续增长的用气需求,以及天津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南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投产运营,为进口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 二、多重优势助推天津成为能源进口枢纽 天津具备三方面核心优势:其一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可有效辐射华北、东北和西北市场;其二是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海关推出的"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等便利化措施缩短了通关时间;其三是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多个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完备的管网系统。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天津液化天然气进口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 三、能源安全保障与环保效益双提升 液化天然气进口增长直接增强了华北地区的冬季保供能力。天津口岸的液化天然气通过管网输送至北京、河北等地,有效缓解了采暖季用气紧张局面。在环保方面,液化天然气替代煤炭作为玻璃、陶瓷等高耗能产业的燃料,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同时,液化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支撑了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生产,实现了环保与工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国家战略布局下的发展前景 天津液化天然气进口增长契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清洁能源需求将持续扩大。天津正在建设的液化天然气储备项目将进一步增强调峰保供能力。未来,天津口岸有望形成集接卸、储存、气化、输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推动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2025-07-11
-
【天津招商】天津代表团达沃斯推介经贸合作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在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天津代表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城市推介活动,通过高层会谈、主题论坛及文化交流等形式,向全球政商学界展示天津的开放优势与发展潜力。代表团与国际知名企业深入探讨合作机遇,传递天津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并成功举办“天津之夜”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国际影响力,为深化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天津之夜”闪耀达沃斯文化经贸融合促合作 天津代表团在世界经济论坛主会场全会大厅举办“天津之夜”活动,以中国农历新年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形象相结合。活动吸引了众多国际嘉宾参与,通过非遗展示、艺术表演等形式,生动呈现天津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这一活动不仅强化了天津的国际品牌形象,也为后续经贸合作营造了友好氛围。 二、与国际企业高层对话共谋产业升级新路径 天津代表团与高通、诺和诺德等跨国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会谈,重点介绍天津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和政策支持。企业代表对天津的营商环境与市场潜力给予高度评价,明确表达了扩大在津投资的意愿。会谈中,双方围绕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为后续项目落地提供了方向。 三、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论坛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天津代表团出席第四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与沿线国家代表共商互联互通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分享了在港口建设、跨境贸易等方面的经验,并倡议加强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论坛期间,天津与多家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合作渠道。 四、聚焦夏季达沃斯筹备强化全球经贸纽带 天津代表团向国际社会推介了即将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强调其作为全球思想交流与项目对接平台的重要性。参会嘉宾对天津的筹备工作表示期待,认为论坛将为跨国企业融入中国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天津亦借此机会邀请全球企业参与论坛,共同探索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达沃斯这一国际舞台,天津充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有效提升了国际关注度。未来,天津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机遇提供优质平台。
2025-07-1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