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以众创特区建设为抓手集聚创新资源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宝坻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宝坻区通过打造众创特区、强化科技招商,正加速成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近期,相关部门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战略区位优势凸显创新潜力
宝坻区位于京唐秦发展轴核心节点,距北京、天津主城区均不足百公里,高铁半小时通勤圈覆盖京津冀主要城市。独特的区位条件使其成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接地。区域内已建成“五横六纵”主干路网,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铁枢纽站等载体加速成型,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协作提供硬件支撑。
二、创新平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京津新城众创特区作为市级重点工程,已吸引北大京津科技园等20余个产学研平台入驻,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级培育体系。以翰林航宇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实现当年落户、当年投产,宝兴威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纳米材料关键技术。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居全市前列。
三、政策协同激活要素流动
通过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机制,宝坻区与周边城市在人才互认、税收分成等方面达成13项合作协议。专项产业基金规模扩大至50亿元,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扶持。近期推出的“创新十条”政策,从研发补贴、场景开放等维度构建差异化支持体系,已有7个京津高校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政策通道快速落地。
四、生态赋能塑造核心竞争力
依托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宝坻区将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的生态智慧产业园采用“零碳园区”标准,吸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低碳产业集聚。首批入驻的12家企业中,8家已获得绿色技术专利认证,形成“科技+生态”双轮驱动的发展范式。
当前,宝坻区正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深化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科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