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视察防汛水利与民生工程
水利建设
所属地区:天津-北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近日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视察永青渠、中泓故道、刘快庄泵站等防汛排涝重点区域及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并听取区政府关于防汛工作和水利重点工程的报告。此次活动聚焦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与环境基础。
一、视察背景与区域发展需求
天津市北辰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属平原河网地区,每逢汛期面临雨水集中、河道行洪排涝压力较大的挑战。作为连接中心城区与北部产业带的重要区域,其防汛安全与水利设施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业园区稳定运行及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组织代表深入一线,旨在通过实地查看与座谈交流,推动防汛工作落地见效,确保水利工程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坚实基石。
二、实地查看防汛排涝重点区域
代表们首先来到永青渠治理工程现场,该渠是天津市北辰区重要的排涝河道之一,承担着周边多个街道及产业园区的排水任务。通过沿渠查看,代表们详细了解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生态修复等工程进展,重点关注河道行洪断面是否达标、沿岸绿化与防汛通道建设是否同步推进。据介绍,永青渠治理工程通过拓宽河道、硬化堤岸、增设截污设施等措施,不仅提升了排涝能力,还改善了沿岸生态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也为沿线招商引资项目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中泓故道,代表们走访了历史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结合区域水系规划,对原有老旧河道进行系统改造,整合了排涝、灌溉、生态景观等功能。代表们沿着改造后的河道步行查看,了解到工程通过清淤清障、修建亲水平台、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排水不畅问题,又打造了集防汛安全、生态保护、市民休闲于一体的滨水空间,成为天津市北辰区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的亮点工程。
随后,代表们深入刘快庄泵站,这是天津市北辰区防汛排涝的关键水利设施,负责区域内多个低洼片区的抽排任务。在泵站控制室,代表们查看了机组运行监控系统,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设备日常维护、汛期应急预案、最大抽排能力等情况的介绍。通过实地检查泵站电机、水泵等核心设备运行状态,代表们详细询问了汛期值班制度、应急抢修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情况,强调泵站作为“防汛利器”,必须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三、听取水利工程建设与防汛工作汇报
在实地视察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代表们汇报了天津市北辰区防汛工作整体情况及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汇报内容涵盖防汛责任体系构建、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防汛物资储备更新、专业抢险队伍培训演练等方面,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全区水利重点工程投资规模、项目推进情况及资金使用效益。针对代表们关注的问题,区政府负责人详细说明:当前全区已完成多项河道治理、泵站升级改造工程,在建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排涝标准;防汛工作已实现区、街(镇)、村(社区)三级责任全覆盖,建立了“预警-响应-处置”闭环机制。
四、代表建言与政府回应
结合实地视察与汇报情况,人大代表们围绕防汛工作与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建议。有代表指出,部分老旧小区周边排水管网与主干河道衔接不够顺畅,建议加快雨污分流改造与管网升级,确保排水“最后一公里”畅通;有代表关注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建议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第三方检测与群众监督,确保工程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还有代表提出,应进一步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整合气象、水文、排水等数据资源,构建智慧防汛平台,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
区政府负责人对代表们的建议表示感谢,当场回应将专题研究梳理代表意见,形成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下一步,天津市北辰区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未完工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汛期前具备使用条件;二是强化防汛应急能力建设,补充更新防汛物资,开展实战化演练,提升抢险队伍专业水平;三是建立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资金来源和考核标准,避免“重建轻管”,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视察意义与发展支撑作用
此次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视察,是天津市北辰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通过“察实情、听民意、建真言”,代表们不仅全面掌握了防汛排涝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也为政府工作精准“把脉问诊”,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堵点难点问题。作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完善的防汛基础设施与可靠的水利保障,将进一步增强天津市北辰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产业园区稳定生产、居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环境,同时也将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