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强化水利建设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
农业
水利建设
所属地区:天津-静海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为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静海区近年来持续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通过对骨干扬水站的系统化更新,不仅保障了农田灌溉和防汛安全,更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项基础工程以科技赋能传统水利设施,构建起"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保障体系,成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破解老化困局,启动全域水利设施更新
静海区位于九河下梢,历史上承担着蓄滞洪与农业灌溉的双重功能。辖区内分布着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百余座扬水站,经数十年运行普遍面临设备陈旧、效率衰减等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使得设施升级迫在眉睫。通过专项勘测,水利部门将猴山、老龙湾等一批承担核心灌溉任务的站点纳入首批改造名录。改造工程重点提升机电设备效能,采用新型水泵机组替代高耗能设备;加固泵房结构并增设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水位、流量的实时传输与智能调控。
二、融合科技创新,构建智能灌溉管理网络
在基础改造的同时,静海区引入智慧水利管理理念。改造后的扬水站均安装物联网监测终端,通过水位传感器、流量计等设备采集数据并接入区级调度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闸门启闭,精准调配大清河、子牙河等水源。在独流镇项目示范区,墒情监测站与扬水站控制系统实现联动,当传感器检测到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生成灌溉指令并启动泵站。这种"按需供水"模式较传统灌溉节水30%,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状况。
三、强化排涝蓄灌双功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针对静海南部低洼易涝的特点,改造工程特别强化排涝能力。通过扩宽引水渠道、增设双向排水闸门,使扬水站在汛期可快速将内涝积水排入河道;在旱季则反向运行抽引河水灌溉。猴山站点改造后排水效率提升40%,保障了周边三万余亩农田的安全。2022年夏季持续强降雨期间,升级完成的站点日均排水量达15万立方米,使十三个村庄免受内涝威胁。该站点同时保障着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区的春灌需求,在去冬今春降水偏少的情况下,仍及时完成了灌溉任务。
四、延伸产业链价值,激发农业投资活力
水利设施的提质增效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优势。粮食种植企业反馈,改造后灌溉周期缩短50%,每亩地年均节省水电支出约120元。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使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实现稳产高产,吸引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在周边建立原料基地。在水利条件改善的带动下,该区已形成优质强筋小麦、节水稻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农田变车间"的产业链延伸模式。今春新建的五座粮食烘干塔、三处冷链仓储设施,正是农业企业基于灌溉保障作出的配套投资。
五、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持续运行效能
静海区创新建立"建管并重"运行体系。推行"站长负责制",将站点管护纳入河长制考核范畴,配备专业维护团队定期检修设备。设立专项维修基金,按年度提取设备折旧经费。同时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监督,设置扫码报修系统及时响应故障。近三年累计培训管理人员400余人次,确保新技术设备有效应用。这套机制使水利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为后续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奠定了基础。
随着最后一批改造项目竣工,静海区已建成覆盖全域的现代灌溉网络。站在新的起点,该区正谋划将水利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河道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水源调配能力。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持续夯实着京津冀"粮仓"的根基,让每一寸耕地都焕发出蓬勃生机。
一、破解老化困局,启动全域水利设施更新
静海区位于九河下梢,历史上承担着蓄滞洪与农业灌溉的双重功能。辖区内分布着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百余座扬水站,经数十年运行普遍面临设备陈旧、效率衰减等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使得设施升级迫在眉睫。通过专项勘测,水利部门将猴山、老龙湾等一批承担核心灌溉任务的站点纳入首批改造名录。改造工程重点提升机电设备效能,采用新型水泵机组替代高耗能设备;加固泵房结构并增设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水位、流量的实时传输与智能调控。
二、融合科技创新,构建智能灌溉管理网络
在基础改造的同时,静海区引入智慧水利管理理念。改造后的扬水站均安装物联网监测终端,通过水位传感器、流量计等设备采集数据并接入区级调度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闸门启闭,精准调配大清河、子牙河等水源。在独流镇项目示范区,墒情监测站与扬水站控制系统实现联动,当传感器检测到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生成灌溉指令并启动泵站。这种"按需供水"模式较传统灌溉节水30%,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状况。
三、强化排涝蓄灌双功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针对静海南部低洼易涝的特点,改造工程特别强化排涝能力。通过扩宽引水渠道、增设双向排水闸门,使扬水站在汛期可快速将内涝积水排入河道;在旱季则反向运行抽引河水灌溉。猴山站点改造后排水效率提升40%,保障了周边三万余亩农田的安全。2022年夏季持续强降雨期间,升级完成的站点日均排水量达15万立方米,使十三个村庄免受内涝威胁。该站点同时保障着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区的春灌需求,在去冬今春降水偏少的情况下,仍及时完成了灌溉任务。
四、延伸产业链价值,激发农业投资活力
水利设施的提质增效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优势。粮食种植企业反馈,改造后灌溉周期缩短50%,每亩地年均节省水电支出约120元。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使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实现稳产高产,吸引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在周边建立原料基地。在水利条件改善的带动下,该区已形成优质强筋小麦、节水稻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农田变车间"的产业链延伸模式。今春新建的五座粮食烘干塔、三处冷链仓储设施,正是农业企业基于灌溉保障作出的配套投资。
五、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持续运行效能
静海区创新建立"建管并重"运行体系。推行"站长负责制",将站点管护纳入河长制考核范畴,配备专业维护团队定期检修设备。设立专项维修基金,按年度提取设备折旧经费。同时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监督,设置扫码报修系统及时响应故障。近三年累计培训管理人员400余人次,确保新技术设备有效应用。这套机制使水利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为后续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奠定了基础。
随着最后一批改造项目竣工,静海区已建成覆盖全域的现代灌溉网络。站在新的起点,该区正谋划将水利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河道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水源调配能力。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持续夯实着京津冀"粮仓"的根基,让每一寸耕地都焕发出蓬勃生机。
天津静海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大邱庄镇引进国际专家加速农业转型升级
2025-09-05
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促外资企业高效落户
2025-09-05
静海工业论坛聚焦企业转型引领经济发展
2025-09-05
大邱庄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5-09-05
静海文艺轻骑兵荣膺国家荣誉促招商引资
2025-09-05
天津市静海县林业局:深入基层帮扶社区,助力发展惠民生
2025-09-05
静海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优化营商环境
2025-09-04
普洛斯静海物流园项目落户天津 打造高端服务业北方总部枢纽
2025-09-04
静海经开区产业赋能成效显著 项目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5-09-04
静海区深入滨港电镀基地开展招商引资专项服务 破解发展难题
2025-09-04
静海区政企共商唐官屯物流园区升级 加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9-04
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赴静海检查 赋能高质量发展与招商引资
2025-09-04
天津静海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市静海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办法》政策解读
2024-12-17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办法的通知
2024-11-26
《静海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24-08-05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静海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2024-07-17
《静海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政策解读
2024-07-17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静海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6-18
关于印发《静海区鼓励减免公开招标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2024-05-10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静海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4-05-07
关于强化预算单位采购人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
2023-08-17
《静海区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政策解读
2023-07-17
天津静海区产业园区
-
唐官屯镇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杨成庄乡大数据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中旺镇大数据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陈官屯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大丰堆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静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天津静海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静海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