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清新图景 静海城乡环境蝶变赋能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静海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静海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系统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城乡面貌实现显著蝶变,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优势持续凸显,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有效促进了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引领,绘就生态优先发展蓝图。静海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确立“生态立县”核心战略地位,把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程。围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目标,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城乡环境整治的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规划层面,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确保新增项目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从源头上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同时,结合城乡发展实际,编制完成生态修复、市容提升、水系治理等专项规划,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建设规划体系。
二、系统施治,全域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聚焦城乡环境突出问题,静海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整治提升行动。在城区环境优化方面,推进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完善人行道、绿化带等配套设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景观品质;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口袋公园、街角绿地,拓展市民休闲空间,推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在乡村环境改善方面,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和转运设施,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污水管网向村庄延伸,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针对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主要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和岸线绿化,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推进废弃地块复绿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草覆绿,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此外,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精细管理,构建长效管护机制。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静海建立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体系,推动环境治理从“集中整治”向“长效保持”转变。创新实施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明确网格员职责,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运用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市容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加强日常巡查执法,对占道经营、乱贴乱画、违规搭建等行为进行常态化治理,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同时,注重宣传引导,通过社区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四、产城融合,推动生态优势转化发展动能。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静海招商引资的“绿色名片”,有效吸引了一批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产业项目落地。静海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通过环境改善,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吸引更多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实施倍增计划提供了坚实的环境支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生态驱动”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如今的静海,正以天蓝地绿水清的崭新面貌,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