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创新机制强化国有资产全周期管理
所属地区:天津-红桥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红桥区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动态监管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规范产权交易流程、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四项举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高效利用。
一、构建房产资源数字化管理体系
2016年,红桥区启动全区经营性房产专项调查,覆盖一级预算单位及区管国有企业等71家机构。通过实地核查与数据比对,建立包含房产位置、面积、用途等12项核心指标的动态数据库,同步形成分析报告提出优化建议。该项工作推动闲置房产盘活率达23%,为后续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
二、建立债务风险三级预警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负债情况,红桥区制定《债务风险监控实施细则》,设置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8项监测指标。通过月度数据报送系统,对债务规模超警戒线的企业实施黄、橙、红三色分级预警,累计化解高风险债务7.8亿元。配套出台融资成本管控办法,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2个百分点。
三、规范产权交易全流程监督
在国有企业股权转让领域,红桥区严格执行审计评估、公开挂牌、资金监管等7个关键环节管控。重点核查资产评估报告的合规性,近三年累计叫停3起违规交易,涉及资产价值超5000万元。建立交易回溯机制,对已完成项目开展随机抽查,确保国有资产交易溢价率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四、设立专项基金化解历史难题
为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红桥区统筹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成立专项纾困基金,优先用于职工安置、资产确权等事项。通过"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已完成12家企业的资产重组,追回被侵占资产价值3200余万元,同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申诉渠道畅通。
目前,红桥区正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资产登记领域,通过构建不可篡改的产权溯源系统,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相关经验已纳入区域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