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休闲观光产业绽放乡村新魅力

农业
所属地区:天津-静海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天津市静海县通过系统整合生态与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休闲观光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旅品牌。当地立足生态禀赋与传统文化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文旅项目开发,逐步构建起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康养度假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链。
一、生态基底赋能全域旅游格局
依托团泊湿地、独流减河等自然资源,静海县构建"一核多廊"生态景观体系,将10万亩林地、8大生态湖区串联成网,打造环城生态休闲带。重点提升沿河亲水步道、观鸟平台、湿地科普馆等设施,推出季节性生态研学项目,2024年环湖骑行赛吸引近万名参与者。西双塘村创新实施"庭院经济+生态认养"模式,开发家庭菜园租赁、果树代管等沉浸式农旅产品,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转化。
二、文化基因唤醒乡村活力源泉
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年画剪纸、武术杂技等非遗资源,建成3处乡村记忆馆、12个非遗工坊。在特色村落打造沉浸式演艺《运河号子》、节气民俗体验园等文化载体,推出陶艺制作、草木染布等50余项手工课程。2023年西双塘村年俗文化节期间,传统高跷会、龙灯表演单日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
三、产业融合激活振兴新动能
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一是形成精品民宿集群,改造闲置民宅建成主题院落84间,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二是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建立"稻田认养-加工体验-餐桌配送"体系,农产品溢价达30%;三是发展康养旅居产业,利用地热资源开发温泉疗愈中心,配套中医理疗服务。统计显示,休闲农业产值近三年年均增速达18%。
四、可持续机制保障长效发展
实施"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生态方面严格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年供水量超4000万立方米;运营方面建立村集体参股、专业机构运营的合作社机制,村民年分红增长25%;服务方面建成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一码通游",配套新能源接驳巴士、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2024年第一季度全县乡村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34%,过夜游客占比提升至42%。
通过系统化资源整合与市场化运作,静海县休闲观光产业呈现规模集聚效应。当地将持续优化景观农业带布局,深化文旅康养产业交叉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生态变现"发展样本。

天津静海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静海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