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经开区筑防线护营商 风雨无阻保生产
经济开发区
所属地区:天津-北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招商引资成果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面对极端天气挑战,基础设施的坚固程度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近期一次强台风过境的实际检验,验证了区域前瞻性建设的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筑牢了风险防线。
一、立足痛点:低洼地带的历史隐患倒逼基础设施升级
京津冀地区夏季汛期降雨集中,部分区域因地势因素易发积水内涝。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多条道路处于低洼区域,历史数据表明,该区域在持续强降雨过程中曾出现明显积水现象,导致部分企业厂区进水、生产设备受损、物流运输中断。此类风险不仅造成企业直接经济损失,更成为影响区域招商吸引力的潜在短板。开发区管理部门通过梳理企业诉求和历史气象记录,将内涝防治列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攻坚任务。
二、精准施策:“一企一案”织密全域排水防护网
基于深度勘察,管理部门于当年汛期前启动系统性改造工程。一是构建分级排涝体系,新建雨水泵站3座,扩容改造地下管网总长超过28公里,重点提升低洼区域管道过水能力与泵站调蓄功能。二是实施定制化厂区防护,针对不同企业厂区高程、建筑结构及设备布局差异,为56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防汛方案:低洼厂区采用智能启闭式防洪闸门系统,精密设备车间加装自动挡水板,仓库区域构建围堰式防洪堤坝。此模式兼顾公共设施完善与企业自主防护能力建设,实现防汛资源的精准投放。
三、实战检验:极端天气成为营商环境“试金石”
当年7月下旬,台风系统带来单日最大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监测数据显示,在连续15小时强降雨过程中,改造后的新排水系统峰值排量达每秒35立方米。处于最低洼区域的某包装企业厂区监控画面显示,雨水汇流至新建导流渠后快速汇入泵站,厂区主干道仅出现短暂浅层积水,2小时内完全消退。相邻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厂区精密加工中心所处位置曾是积水重灾区,此次强降雨期间车间地面始终干燥,价值数千万元的生产线未受影响。”同期区域内企业生产调度记录显示,未发生因内涝导致的停工停产事件。
四、长效机制:构建“防灾+”营商生态的示范价值
此次防灾实践引发多重延伸效应:其一,促成了开发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气象、地质、水文数据纳入土地出让前置评估流程;其二,创新“保险+预防”服务模式,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基于基础设施防护能力的保费优惠机制,引导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其三,形成可复制的建设范式,其结合公共设施升级与企业个性化防护的“双轨防护”模式,已被纳入环渤海地区园区建设指南。第三方机构调研报告指出,该区域企业对于经营环境稳定性的满意度提升27个百分点,89%的受访企业将防灾能力列为增资扩产的重要考量因素。
五、外溢效应:从硬基建到软服务的营商环境跃升
水务系统的成功改造带动了服务理念的深化:建立24小时企业防汛响应专班,实时推送气象预警及应对指南;组建专家团队每季度开展入企防灾诊断;定期组织厂区应急演练。这种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标志着区域服务从保障基本运营向守护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质变。当基础设施成为吸引投资的“隐形竞争力”,北辰经开区的发展路径证明:在营商环境建设的宏图中,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设,恰是最具远见的招商引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