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双核联动 科技创新走廊再添增长极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北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天津高新区与北辰区协同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此次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协同机制建设,旨在通过资源互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共同构筑面向未来的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一、战略协同深化区域创新格局
天津高新区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坐拥国家级科研平台百余个;而北辰区则凭借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天津市重要工业基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双方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以"创新飞地"与"共建园区"模式推动产业联动。其中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产业链被列为合作先导领域,拟建立跨区域"创新券"互认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超30%。
二、立体化要素流通通道构建
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确立三大协同路径:一是共建"人才蓄水池",联合设立专项引才基金,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顶尖团队提供"一站式"落地服务;二是创新资本联动,共同设立规模20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优先支持跨区域产学研项目;三是基础设施互通,启动连接两地的智慧物流走廊建设,通过智能化仓储系统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15%以上。
三、楼宇经济激活创新空间价值
针对北辰区商务载体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足65%的现状,高新区将导入专业楼宇运营体系。重点打造三类主题楼宇:科技创新加速器采用"房东变股东"模式,提供3年免租期换取企业股权;跨境贸易服务中心配置多语言服务团队和数字化报关系统;离岸研发中心则面向外资企业建立国际专利快速申请通道。预计首年可盘活闲置商务面积28万平方米。
四、产业生态联合培育计划
双方联合发布"梧桐树计划",构建梯度化企业培育体系:对年营收5000万元以下企业开放共性技术平台,提供中试生产线共享服务;为瞪羚企业定制"创新伙伴计划",每个项目匹配3家高新区科技服务商;面向独角兽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市区两级领导直接对接机制。目前首批32家联合培育企业已纳入培育库。
五、协同治理机制创新突破
建立具有突破性的三大管理机制:政策实验室推出"沙盒监管"制度,允许特定区域先行试点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跨区域统计系统实现GDP分级核算,解决协作项目税收分成难题;联合督导委员会引入第三方智库评估,动态优化合作事项清单。其中科技创新券跨区流通、仪器设备共享等13项改革举措属全国首创。
六、京津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
此次深度协同将对京津冀科技资源分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双区联合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已纳入国家车联网先导区规划,其建设的V2X通信基站数量占京津冀区域总量的60%;共建的生物安全P3实验室获批承接国家级疫苗攻关项目。通过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批量生产"的全链条体系,预计可使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9个月。
此次合作突破传统"飞地经济"模式,开创性地建立"创新共同体"发展范式。双方通过制度创新释放要素流动活力,以产业链分工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区域协同样本。随着合作项目的实质性推进,将在天津北部形成产值超千亿级的科技创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