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深耕文化遗产保护 擦亮城市历史文脉名片

所属地区:天津-静海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静海以文化遗产保护为重要抓手,系统推进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活化利用,通过构建“保护-传承-利用”全链条机制,不仅守护了城市珍贵的历史记忆,更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区域吸引力,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一、健全保护机制,筑牢文化遗产安全屏障。静海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制定《静海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明确文物保护单位分级管理标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流程,从制度层面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刚性保障。同时,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濒危文物修复、非遗传承人培养等项目,确保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二、深化文物普查,唤醒沉睡的历史遗存。静海启动全域文物资源普查行动,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田野调查、档案梳理和技术勘探,系统摸清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保存现状及历史价值。通过普查,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物点被重新发现,其中静海火车站、独流木桥等重要历史遗存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成功入编国家级文物图典,填补了区域近现代工业遗产、交通遗产保护的多项空白,为研究华北地区近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实物佐证。
三、聚焦非遗传承,激活活态文化基因。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静海开展非遗资源普查登记,建立涵盖传统技艺、民俗、体育等类别的非遗项目数据库。在普查基础上,推动非遗项目分级保护,其中16项特色非遗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3项技艺类项目被列入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立独流老醋酿造工艺凭借千年传承的固态发酵技艺、独流通背拳以刚柔并济的武学体系,已正式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工作,有望进一步提升区域非遗的影响力。
四、推动活化利用,实现文化保护与发展双赢。静海坚持“保护为先、活化利用”原则,探索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融合路径。依托独流木桥、静海火车站等文物点,打造“近代工业遗产主题路线”,举办沉浸式文物展陈活动;围绕非遗项目,建设天立独流老醋文化园、独流通背拳传承基地,开发非遗体验课程和文创产品,让市民与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通过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静海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更以独特的历史文脉吸引企业投资,带动文化旅游、文创设计等产业发展,形成“文化保护促招商、招商反哺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天津静海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静海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