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大气污染防治获国家立项支持
科技创新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河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新突破。由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牵头,联合北京市、河北省科研单位申报的“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观测与成因分析技术研究”项目,近日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获批资金支持1105万元。该项目将构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分析体系,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区域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一、项目聚焦重污染天气治理难题
作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地区近年来通过产业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新立项项目将针对区域污染特征,开展多维度观测与成因解析,重点突破监测网络优化、污染物溯源等关键技术。
二、构建三位一体科研协作机制
项目依托京津冀三地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总体技术统筹,北京市科研机构主导烟雾箱模拟实验,河北省单位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影响。这种分工协作模式充分发挥各地技术优势,形成区域科研创新合力。
三、技术创新实现四大突破方向
研究内容包括:建立覆盖京津冀的立体观测网络,开发高精度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解析二次粒子生成机制,构建污染传输通道预警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等多手段融合,提升区域污染溯源能力。
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区域大气治理决策,包括: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优化区域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污染源动态清单。相关技术还可推广至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全国大气治理提供示范。
五、强化区域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此次跨省市科研合作标志着京津冀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未来三地将继续深化科研数据共享、技术标准统一等工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体系不断完善,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