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区产业园区
天津武清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武清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武清区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武清区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3日(此件主动公开)武清区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我区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做好试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精神,认真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产发〔2016〕6号)精神,建立“区委领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市场决定”的机制,以满足和激活居民文化需求为核心,以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为抓手,以促进和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为根本,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文化消费市场的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武清现代文化消费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使文化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引导相关产业迅速成长,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和创建文明城市做贡献。二、实施目标试点时间为两年。参与试点的文化场所和商户达到文化企业总量60%以上,涵盖区内所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通过对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撬动文化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使文化消费成为新经济增长引擎。到2017年上半年基本形成多行业、多领域文化消费服务供给体系,重点薄弱环节有效供给得到加强,消费条件有所改善,文化消费比较便利,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积极性有很大提升,文化消费带动其它相关服务业消费明显。到2018年上半年,有较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和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文化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更加明显,文化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7%以上,形成文化和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武清成为京津冀间有影响力的文化消费基地和休闲娱乐购物体验中心。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产品供给、服务提供、队伍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城乡常住人口基本匹配,有效利用各类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1.构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区图书馆、博物馆的馆藏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对能向城乡居民开放的文化项目,做好免费或有偿服务。支持镇街完善综合性文化中心、建村文化礼堂,引导电影院线到镇街建电影院,打造“城区十分钟、农村十公里”文化圈。2.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发挥区体育中心的作用,利用建成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举办公益性的体育赛事,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同时开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打造品牌俱乐部、示范场馆。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3.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以大剧院为依托,每年安排市内外优秀文艺精品和专业剧院(团)专场演出不少于100场。组织下乡演出每镇街每年不少于6场。安排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儿童专场演出不少于10场。城乡文化活动空间广阔、内容繁荣,到2018年每万人有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继续为城乡居民每月放映1场免费数字电影。(二)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业态升级。支持文化企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创造消费市场,驱动行业智慧型成长。支持实体书店、戏剧演出、艺术品市场提质增效、扩大市场,打造特色文化休闲街。利用“京津冀”黄金走廊优势,深度开发沿线文化精品景区景点,提升品位和档次,打造武清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形成文商、文旅、文创、文展融合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链。1.引导传统文化业全新发展。鼓励城乡书店探索“书店+互联网”、“书店+农家书屋”、“书店+图书馆”等新模式,建立对书店长效奖励机制,激活书店活力,满足居民阅读需求。开展“书香飘万家·全民读书”活动,将书店列入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室)的目录。整合现有的艺术品资源,改善艺术品交易环境,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建立相对集中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积极引进大型艺术品交易和拍卖平台建设,每年组织1至2次省(市)级以上的艺术品、书画作品展及拍卖活动。2.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内商业购物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公共活动广场等引入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商业服务与休闲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推动文化与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筑建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网络文化消费。加强传统文化企业与新媒体产业的融合,促进动漫、网络出版等视听文化内容消费。3.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文化+旅游”的发展效率,形成武清特色文化产业形象。整合北运河、绿博园、大黄堡湿地、津北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观光旅游资源,统筹发展北运河旅游经济带,形成文化娱乐游、休闲购物游、生态观光游、农家体验游等多条旅游精品线,建成京津冀近郊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强化高端商贸项目引进建设,建成前进道欧式文化商业街和城际站、南湖“文旅商圈”。(三)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加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习惯培育,引导群众文化消费行为,落实文化惠民举措,加速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打造文化消费新热点。1.培育文化消费热点。面向全区广大观众,以举办汇演、比赛、展示等形式,开展“乐在武清”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好每年的武清“群众文化节”、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和消夏演出娱乐节、金秋购物节和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消费季。以活动聚集文化消费能量,释放文化消费潜能。2.开拓文化消费物理空间。充分挖掘武清作为“书画之乡”的潜在艺术品消费需求,特别是书法作品及美术作品,利用博物馆的物理空间,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同时,依托剧院、影院、大运河书画院等文化消费基础设施,扩展其文化消费功能,加强“文化集市”建设,鼓励城市居民在“文化集市”内消费,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消费服务,形成文化消费新空间。3.促进多元文化消费。顺应文化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文化服务、文化信息、绿色文化、时尚文化、品质文化消费,以新兴文化业态促进传统文化消费模式升级。支持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以及多层次的个性化、品质化消费,培育新生代文化消费主体,促进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四、试点思路与方式(一)试点思路。1.打造“互联网+文化”的普惠文化模式。从增强居民消费的便利性和文化供给的有效性着手,按照“绿色服务”理念,打造“互联网+文化”的普惠文化模式。结合区每年文化惠民工作实际,借助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一篮子式”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缩小城乡文化消费差距,有效改善全区文化消费现状。2.打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边界。以打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界限为切入点,依托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导流。鼓励居民前往公共文化场馆参观,获取奖励积分,并兑换相应优惠券;凭优惠券在试点文化企业消费,可获取相应金额减免。以价格优惠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的内生动力,扩大公益性文化参与人群,增加自主性文化消费人次,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3.促进文化市场供给端与消费端联动。设立文化供给端与文化消费端的财政补贴资金,充分调动文化企业及居民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将积分和财政补贴、奖励挂钩,给予居民文化消费切实优惠,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总规模。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文化企业依据市场需求,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居民通过积极消费,实现消费端结构优化及总量增长,倒逼供给端改革。(二)试点方式。1.构建文化消费信息平台。文化消费信息平台是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信息发布、线上消费、公众监督及试点数据采集等多项关键任务。顺应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居民对新媒体的需求,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包含三个部分,即武清文化网、“武清文化”微信公众号及“武清文化”APP。武清文化网主要发布区内文化动态、惠民活动信息等,并整合相关资质申报系统建立文化产业库。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发布信息进行审核,保障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武清文化”微信公众号及“武清文化”APP,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场馆、文化企业优惠信息发布及居民消费等。通过文化消费信息平台,政府可获取居民文化消费详细数据,用以支持决策;公共文化场馆可获取居民评价情况,建立公众监督机制;文化企业可以扩大宣传渠道,实现客户引流;居民则可获得切实的文化消费优惠,以低廉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文化消费体验。2.继续发行文化惠民卡。从2017年起,扩大文化惠民卡发放范围,将发行延伸到农村,发行量从2016年的5000张增加到10000张。同时,推出“乐享武清”文体旅消费卡,政府每年给予每张卡一定金额的补贴。群众持卡在区内文化消费试点企业消费,可以获得免费停车、消费折扣、多倍积分等优惠,使消费者实现一卡在手、畅享多家商场、体育馆、旅游点等,享受到更加轻松愉快、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3.打造“乐享武清”文化消费季。以政府补贴、企业运作、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乐享武清”文化消费季惠民活动,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消费季活动品牌。以文化企业为主,区、镇两级每年主办文化消费活动不少于3次,形成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供给。积极参与文化消费季的文化企业将给予一定补贴或奖励。同时,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支持举办特色主题活动,丰富人民群众节假日文化消费选择,释放消费活力。五、保障措施(一)工作机制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由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武清区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工作的推动,成员单位包括区文广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委、工经委、体育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广局,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督促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各项工作的落实,搞好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2.工作落实。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深入制定本级(单位)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精准发力,切实把试点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3.专家指导。邀请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方面的资深专家教授为武清文化消费试点期间的专家指导成员,负责帮助编制试点规划、参与试点期间的工作指导、对试点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工作经验总结推广。(二)政策保障。制定符合武清区现状和定位的系列支撑政策,助力文化消费试点推行。重点是建立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市场;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降低文化企业特别是参与试点的文化企业的成本,激发文化企业积极性,提升文化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惠民力度;强化文化消费权益保护,构建合理有序的文化消费市场。(三)资金保障。设立不少于3000万元的文化消费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此资金专项用于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其中,区级设施建设、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对文化项目的扶持奖励、文化消费补贴和平台的开发及维护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四)监督考核与激励。加强试点数据实时监控,对参与人次、文化消费和供给状态、消费者反馈意见、公共文化机构评价情况等实现全过程的监督。同时,依据试点数据分析结果,定期发布全区文化消费指南。完善考核机制,根据试点数据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将试点工作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参与试点的文化场所和商户进行评比表彰、奖励。奖励细则由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附件: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武清政〔2016〕38号).doc
天津武清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11-19
《武清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2024-11-19
武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清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2024-10-21
关于发布车用成品油质量监督抽查(快速筛查)实施细则的通告
2024-09-19
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贯彻落实天津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
2024-09-10
武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清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07-03
《武清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2024-07-03
武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清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6-26
《武清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支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政策解读
2024-04-24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