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日 政策文号:武清政〔2022〕9号 有效性:有效
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武清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武清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30日(此件主动公开)武清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津政发〔2022〕19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展必须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助推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科技创新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预报准确率、预警提前量、立体观测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将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公共服务效益、行业服务效益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生态气象、健康气象、安全气象进一步发展,气象监测精密度、网格预报准确度、气象服务精细度处于全国同级别单位前列。三、主要任务(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建设智能精密的现代综合气象业务体系1.提升智能精密的监测能力。初步建设覆盖武清全域的气象观测感知网络体系,基本具备立体化、网格化观测实时获取能力,实现基本气象要素分钟级全空间覆盖;升级武清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优化提升气象现代化监测能力,科学合理升级、完善监测站网,稳步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监测覆盖面,保证气象各类数据稳定、准确、连续发挥作用;进一步保障、改善气象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确保武清辖区内各类气象监测设施符合国家探测环境要求;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保障能力建设,强化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观测数据质量和应用效益。(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财政局、各镇街、园区按职责分工负责)2.增强精准无缝隙的预报能力。通过科研立项,深入开展本地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技术研究,充分运用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加强对局地性高致灾天气的预报技术研究;强化雷达、卫星等资料本地化融合应用,进行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机理研究,提升灾害性天气综合研判能力,实现提前75分钟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暴雨预警准确率和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均达到94%以上;建立协同高效的气象综合业务平台。(责任单位:区气象局)3.提高精细化的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武清地区专业服务用户数据库,开展专业服务分析评估,针对不同行业(商业、农业、交通、电力、建筑)、不同特点用户按需提供服务产品,推进气象服务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建设基于政务云架构的新一代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展智慧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传播体系,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充分利用电子围栏、车联网、应急通讯组网、5G等新兴技术,提升预警系统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画像群体的细分能力;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个性化信息发布机制,提升预警信息的靶向发布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委网信办、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充分发挥气象先导性特征,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4.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定期修订《武清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镇(街)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部门气象灾害应急保障预案,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推动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持续推进各镇(街)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夯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管理职能;定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优化城市气象综合防灾布局,建立气象与应急管理、水务、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部门监测数据共享共用机制,推动气象灾害防御融入武清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与区应急局联合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高社区对气象灾害自我管理能力;与区城市管理委建立清融雪信息联动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各镇街、区应急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城市管理委、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5.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形成多灾种、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依托气象防灾减灾平台,形成数字化、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地图,以及各类风险点、隐患点及其致灾阈值清单、应急责任人预警服务对象清单,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实时动态研判能力;建立基于隐患点、致灾阈值和网格预报的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期)在区内广泛应用,适时更新换代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等信息接收设备;打造与气象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气象科普体系,提升气象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开展高水平气象科普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科技局、区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提升气象与社会、行业融合度,发展智慧精细的气象服务业务6.进一步提升重大工程、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的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武清区重大规划、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导目录,在区内各类园区中推动落实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为园区规划布局、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开展重大工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敏感条件阈值体系,综合分析灾害性天气、极端天气对电力、建筑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影响,按需提供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和影响过程中,通过模型运算对敏感行业可能造成的施工风险,及时发布、更新相关灾害性天气风险预警,保障施工过程安全;加强移动与应急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升级气象应急保障车,提升对武清各行业应急演练、大型庆典、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等的全程预报、服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住房建设委、区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提高交通、能源、商旅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与公路、高铁、城市轨道等领域的数据融合,建立综合交通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强化对重要交通枢纽所在位置的低能见度、道路结冰监测,提升交通气象服务能力,重点围绕“通武廊”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运行提供专项气象服务保障;发展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针对商贸、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强降水、雷电、大风、高温、冰雹、低能度等高影响天气的分灾种气象灾害影响和风险分析服务;开展商贸服务用户短临预报预警服务,为商贸活动举办提供精细化保障;将0—10天天气预报服务产品融入商贸、文化旅游活动策划方案中,协助举办方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聚焦气象要素对商贸活动的影响,保障场馆设施安全及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编制特色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优化武清农业区域布局及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保障;升级农业气象物联网(武清)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改善农业气象监测网络结构,加强关键农时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全生产链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精细化水平;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持续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和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气候品质溯源及评估工作,不断丰富地方特色农业产品科技内涵,提升农业产品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提升农民收入。(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委、有关涉农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拓展生态气象、健康气象业务广度和深度,提升“生态武清、健康武清”气象服务能力9.建设生态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围绕武清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在大黄堡湿地、港北森林公园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进一步丰富武清区生态气象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观测与服务手段,完善武清区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围绕武清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专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提供天然氧吧气候生态产品服务;开发武清区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开展生态环境气象预报预警、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气象服务和大气污染气象评估业务,开展霾、污染气象条件中长期预报以及精细化短期预报;完善与区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动机制,提升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主要景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研究,构建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模型,提升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天气、气候与特色景观的融合研究,研发旅游景区特殊景观观赏指数和旅游气象指数的分级指标;开展适游期气象预测服务,为景区运营管理及公众出游提供依据;沿永定河布设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等监测设备和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及时发布雷电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0.进一步发展健康气象服务。以武清作为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依托,开展健康气象为民服务保障工程建设,联合武清区二三级医院及部分基层医院,持续开展健康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不断丰富完善健康气象服务产品,为防控部门的早期预防和精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气象条件与污染物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及其评估工作,研究开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花粉症等气象敏感性疾病的风险等级预报服务技术;建立基于气象风险的人体健康监测预警系统,智能化制作健康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健康气象服务进社区、进学校工作,助力健康武清建设。(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1.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开展针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大型水库蓄水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进一步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防灾减灾型向生态修复型转变;建设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升级改造人影作业站点,在南蔡村镇、陈咀镇新建流动人影作业点,对下伍旗镇、河北屯镇两个人影作业点进行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公安武清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提升科技创新内涵,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12.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内涵。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科技优势,与武清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气象科研工作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聚焦武清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对气象的实际需求,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气象品牌在地方科技系统的影响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牵头,区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强化高层次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地方各类人才工程建设,将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武清区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建设武清气象人才梯队,加大培训交流、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建设等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气象人才考核评价指标和激励措施,形成技术优秀、业务熟练的基层气象人才队伍,保证集体和个体同步发展;建立武清区健康气象、生态气象科技创新团队,提高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推动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优化工作推进机制,科学配置公共资源,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和要求。(二)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与双重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气象科技和人才管理体系。(三)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与国家、天津市气象法规、规章、政策的全面对接,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体系,逐步推进气象法治建设进程,加强气象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气象标准化应用水平。附件: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清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清政〔2022〕9号).doc|政策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武清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政策解读|相关政策|相关报道

天津武清区产业园区

天津武清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武清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