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区产业园区
-
杨成庄乡大数据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良王庄乡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静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静海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中旺镇大数据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
陈官屯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天津-静海区
天津静海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静海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政策
发布部门:区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7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区农业农村委 更新时间:2022/02/1714:33:00 《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问:首先,介绍一下《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特点。答:《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重点突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本《规划》对“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内容进行了重点叙述,围绕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阐述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从农业产业链的角度,通过做优种养(一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二产)、做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产),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做强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二是通过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推进现代种业、绿色低碳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等筑牢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体系。三是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现代都市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布局完备。因地制宜,构建形成“一园、五区、五片”的现代都市型农业空间发展格局。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提升台头西瓜、唐官屯设施蔬菜、陈官屯腌制菜、王口炒货和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园5个特色产业优势区;夯实东部生态健康养殖、西部林海循环农业、南部粮食主产、北部蔬菜水果、中部文化旅游5个基础农业片区。三是可行性强。通过经常深入18个乡镇调研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组织单位骨干力量成立规划专班,召开党委会、专题会等会议进行研究,多次征集专家、相关单位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本《规划》,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确保本《规划》能够落地实施。问:回顾“十三五”,我们农业农村工作都取得哪些成效呢?答:“十三五”期间,静海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总体向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困难村帮扶工作全面完成,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规划》从9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区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51.6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44元。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96.8万亩和30万吨左右,肉类年产量达到4.2万吨、蛋类1.3万吨、牛奶4.7万吨、水产品2.9万吨。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扩种甘薯、马铃薯、优质杂粮、专用高粱等特色粮食作物4万亩,台头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稻田立体种养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设施农业达到4.4万亩,林下经济发展超过9万亩。二是农业绿色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2016年我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区“三品一标”认证覆盖率41.8%,规模畜禽养殖场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机耕水平98%以上,主要农作物全程全环节机械化率97%。2019年静海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四是农业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培育“津农精品”品牌共计24个,其中“弘历福”台头西瓜、“西翟庄”静海金丝小枣、“王口炒货”坚果炒货食品3个品牌被认定为区域公用品牌,“馬老七”坚果炒货食品、“金星”芝麻油等5个品牌被认定为“国内知名”品牌,累计认定了台头西瓜、金丝小枣和静海黑猪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王口镇(炒货)被认定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21.91万亩,总投资32165万元。项目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9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691.79万m³。六是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逐渐形成。截至2020年,我区共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农民合作社共计218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家,市级合作社12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认定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村点29个。“十三五”期间,我区共完成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11630人次,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801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480人,青年农场主培训60人,中专学历教育1703人,百名乡土人才培训120人。七是困难村帮扶工作全面完成。全区120个困难村各项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三美四全五均等”涉及的73项帮扶指标全部达标。困难村全部建成“六化六有”的美丽村庄;全部达到“五好党支部”、“文明村”和“平安村庄”创建标准;帮扶产业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困难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预期超过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八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创建美丽村庄和示范村建设。创建157个美丽村庄和5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完成了290个村街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村街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净化了农村水环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路边、村边、河边、田边、屋边等“五边”的清脏治乱,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的目标,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是农村领域重点改革任务不断深化。积极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清产核资和年度清查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土地流转率达65%,流转土地经营权证应发尽发。2020年9月我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确定为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正在稳慎开展。问:“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哪些重点工作呢?答:做好“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规划》明确“十四五”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0万吨,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7.5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达到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达到12个。75个经济薄弱村达到“五增五提升”标准,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做强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深入贯彻粮食安全战略,提升强筋小麦、设施农业等种植业发展质量,做优生猪现代养殖业,培育壮大林下经济、台头西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改造陈官屯腌制菜产业园和王口炒货产业园,建立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和金仓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农产品物流电商体系,依托林海、大运河等旅游资源,构建精品乡村旅游路线。筑牢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天津智能农业项目,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程,加快培育“津农精品”品牌。壮大现代都市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村集体领办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建立多元化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都市型农业有机衔接。二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开展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75个经济薄弱村扶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积极推进第二批2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项目创建工作,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启动未搬迁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三级网格责任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区、镇两级产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加强村级三级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基层网格化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深入推进“村账镇管”“村章镇监”,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体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村级组织自治能力建设,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实施村务阳光工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村“两委”班子成员法治教育和法治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平安乡村。四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全面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乡风民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打造一批民间文化强镇强村,建设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室、民俗旅游特色村。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五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平等交换。统筹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平等就业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和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提高城镇带动乡村能力。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大力吸引各类乡村人才来静海发展。健全科技人员下乡激励机制,完善农民工、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扶持机制。促进社会资本向乡村流动,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特色农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失业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政策原文: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的通知(1.农业农村篇) 上一篇文章: 《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下一篇文章: 《天津市静海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天津静海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市静海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办法》政策解读
2024-12-17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办法的通知
2024-11-26
《静海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24-08-05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静海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2024-07-17
《静海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政策解读
2024-07-17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静海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6-18
关于印发《静海区鼓励减免公开招标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2024-05-10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静海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4-05-07
关于强化预算单位采购人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
2023-08-17
《静海区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政策解读
2023-07-17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