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联动 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需把握四组关键关系

文化产业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近日召开,为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立足文化资源禀赋,通过深化产业协作、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共建重点项目等举措,加速文化要素跨区域流动。与会专家指出,实现三地文化产业深度协同,需重点把握协同性与差异性、顶层设计与自由竞争、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用力与借力四组关键关系,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协同性与差异性:破除壁垒,释放特色优势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在协同框架下彰显各地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集聚了优质文化科技资源、高端创意人才和总部型文化企业,在内容创作、文化金融等领域优势突出;天津依托滨海区位和工业底蕴,在影视后期制作、动漫游戏开发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河北则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等特色资源亟待转化。三地需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文化产业协调机制,推动市场准入标准统
一、资质互认和要素自由流动。例如,可共建京津冀文化产业合作联盟,促进北京的创意设计、天津的技术制作与河北的文化资源深度对接,形成“创意在北京、转化在天津、落地在河北”的产业链分工,让各自优势在协同中放大。
二、顶层设计与自由竞争: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
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需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作用,实现“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有机结合。从顶层设计看,需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引,制定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数字文化、文旅融合、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设立跨区域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同时,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各类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协同发展,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联盟等方式拓展市场空间。北京中关村文化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园、河北石家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可建立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让市场力量成为推动产业协同的内生动力。
三、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挖潜提质,培育新兴动能
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需兼顾存量资源盘活与增量空间拓展,实现“老树发新芽”与“小苗成大树”并举。三地拥有大量优质存量文化资源,北京的老字号品牌、历史文化街区,天津的工业遗产、欧式风貌建筑,河北的传统村落、非遗工坊等,需通过创意转化、科技赋能实现活化利用。例如,北京可推动798艺术区、琉璃厂文化街等园区转型升级,融入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天津可依托五大道、意式风情区开发文旅融合产品,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河北可将剪纸、皮影等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在拓展增量方面,需聚焦数字文化、网络视听、文化贸易等新兴领域,共建跨区域产业基地。三地可联合打造京津冀数字文化产业走廊,吸引头部数字文化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用力与借力:内外联动,汇聚发展合力
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既要三地自身“用力”夯实基础,也要善于“借力”外部资源拓展空间。在“用力”方面,三地需强化政策协同,统一文化产业税收优惠、人才落户、土地保障等政策标准,降低跨区域合作成本;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文化物流体系和数字传输网络,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流通效率。在“借力”方面,可依托“互联网+”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搭建京津冀文化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需求、项目信息的共享对接;借助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贸区等平台,组织三地文化企业联合参加国际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促进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联合举办京津冀文化艺术节、文物展、非遗展演等活动,既能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又能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形成“以展促产、以产兴文”的良性循环。
通过把握上述四组关键关系,京津冀文化产业正从地理空间协同向产业链协同、创新链协同深化。随着协同机制不断完善,三地文化产业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