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深化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建设 推动继续教育互认与资源共享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天津市以人才合作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创新与资源整合,加速推进区域专业技术人才一体化发展。近日出台的《深入推进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区域合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三地在人才培养、资质互认、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一、构建跨区域继续教育互认体系
天津市与北京、河北共同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互认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三地专业技术人才在任一地区完成的继续教育学时,均可同步计入其他两地考核体系。该机制覆盖职称评审、岗位晋升、执业资格注册等核心场景,显著降低人才流动成本。2023年数据显示,京津冀跨区域流动专业技术人才中,已有超六成受益于该政策。
二、创新协同培训模式
三地联合设立年度公需科目培训大纲,开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2个重点领域专业科目指南。通过轮值举办高级研修班、互派学员参训等方式,年均开展跨区域培训项目逾200场。天津市依托滨海新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率先试点"云端学分银行",实现三地课程资源线上共享。
三、打造继续教育联盟矩阵
以天津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工程师进修学院等8家国家级基地为核心,组建京津冀继续教育基地联盟。该联盟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天津研发—北京转化—河北应用"的链式培养体系。2024年初,联盟首批开放实训实验室达47个,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人才逾3000人次。
四、专项支持雄安新区发展
天津市人力社保部门牵头开发雄安定制版继续教育课程,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建筑技术等7大专题。同步开放天津市12家省级以上实践基地资源,为雄安新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年均1500个免费实训名额。三地联合建设的继续教育数字平台,已上线雄安专区课程资源超400课时。
五、强化产业人才协同培育
围绕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天津市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建立"企业点单—高校授课—三地认证"的联合培养机制。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园区率先试点企业导师跨区域互聘制度,累计培育复合型技术骨干超800名。
当前,天津市正以继续教育合作为支点,推动形成"政策互通、资源互享、人才互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跨区域认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等创新举措,持续释放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红利。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