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招商】高新区多部门联办工程审批政策宣讲 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高新技术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为深入贯彻企业家座谈会精神,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天津滨海新区高新区政务服务办公室联合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于本年度八月中旬成功举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政策宣讲会。此次会议是高新区"企业服务月"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政策解读与现场答疑,打通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堵点,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增强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
一、凝聚部门合力,构建服务企业"直通车"
天津滨海新区高新区整合政务服务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管理部门等多方力量,协同搭建政策宣讲平台,形成跨部门联动机制。相关职能部门梳理整合项目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核心审批阶段全链条事项,聚焦企业从拿地到投产的关键环节,明确审批边界、申请材料及流程时限,确保信息传递的权威性与一致性。此举有效解决了企业面对多部门政策时"找不到、看不懂、用不准"的难题,实现服务资源的集约化供给。
二、详解全流程规范,明晰审批"路线图"
政务服务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系统阐述了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整体框架与运行逻辑。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结合具体审批事项,逐项进行实操性解读: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点讲解土地出让合同签订、规划条件核实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核发的衔接要求;生态环境部门明确环评分类管理、排污许可申办要则及常见退回情形;水行政主管部门详述取水许可审批要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备流程及排水许可适用范围;住建领域专家则深入解析施工许可证办理中的资质审查、图审衔接及质量安全监督手续要点。讲解覆盖立项至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南。
三、宣贯改革硬举措,释放制度创新"加速度"
会议重点解析了高新区先行先试的突破性改革政策:推行"以函代证"机制,允许特定项目在用地手续办理期间,凭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函件提前开展方案设计审查;实施"容缺后补"受理模式,对次要材料欠缺但主要条件满足的项目,实行先行受理、限期补正;深化"承诺制审批"改革,在安全可控领域允许企业通过书面承诺替代部分证明材料,同步加强批后核查。多项改革叠加显著压减了项目前期耗时,如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材料精简比例已超过30%,为项目早开工创造制度性条件。
四、直面企业痛点,精准疏通"中梗阻"
在现场互动环节,紫光云、首创集团、中海油、立联信等50余家企业代表就项目推进中的堵点踊跃提问。焦点问题集中在:如何合理界定社会投资项目备案与核准范围、排水许可办理与市政管网接驳的技术标准差异、工业项目改扩建的规划验收衔接程序等高频操作难点。各部门负责人通过案例剖析,现场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某电子企业提出的"分期投产项目验收"难题,规划和验收部门联合提出分段验收与承诺运营的可行性路径,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扰。
五、深化服务品牌效应,擦亮营商"金招牌"
此次宣讲会是高新区"企业服务月"的标志性活动之一。今年以来,高新区持续升级企业服务体系:推出"高新智服"线上平台,实现45项工程审批事项"一码通办";组建"项目管家"团队,为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帮办服务;建立月度政企恳谈机制,动态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参会企业代表普遍反馈,此次系统化宣讲使项目审批路径更加透明可预期,改革措施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了企业在高新区扩大投资的信心。后续,高新区将持续跟踪政策落地成效,优化审批服务供给,以更优营商环境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