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招商】天津经开区自贸创新多点突破 制度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天津经开区聚焦自贸试验区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及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一、金融创新纵深推进,构建开放型金融服务体系
天津经开区以自贸试验区政策为依托,2020年在金融领域推出多项突破性举措。推动实施FT(自由贸易账户)等新型业务模式,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化通道。其中,“一汽信达保理”创新案例因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示范效应,被纳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同年,天津首家港资私募机构润晖投资、北方地区首家外资私募机构韩华投资相继在经开区启动运营,推动天津成为全国第二大外资私募机构聚集地,进一步提升区域金融开放度。
在商业保理产业发展方面,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于2020年在经开区揭牌成立,同步发布3项团体保理标准,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依托基地平台,经开区完成全国首单完全基于交易信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成功推出首单商业保理行业公司债券,并首创保理线上债权确认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商业保理产业向规范化、数字化转型。
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2020年,天津经开区持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于同年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8亿元,并在天津市率先落地全球维修业务试点,为区内企业开展高端装备维修再制造业务提供政策支持。
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区域外贸发展重要载体,2020年进出口总值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66.5%,在全国同类保税物流中心排名中跃居首位。通过完善“区港联动”机制、优化通关流程,中心有效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吸引更多企业将区域总部、分拨中心设立在经开区,进一步强化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功能地位。
三、政务服务改革深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天津经开区2020年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年累计办理相关业务超千件,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方式,大幅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在审批服务优化方面,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全年办理业务968件;落实信用承诺分级审批管理,办理业务132件,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差异化监管。
为提升服务效能,经开区梳理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创新推出160项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制发证模式,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全年办结业务1813件,企业好评率达100%。针对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方案,制定“建设项目审批进度一张表”,实现项目从准入到落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方面,打造覆盖全域的无人审批服务网络,13项高频事项实现小程序在线申报办理,让企业办事“少跑腿、不跑腿”。
四、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激活国有资本发展动能
2020年,天津经开区围绕“建-产-投-融-服”一体化发展布局,整合区域资源组建泰达城市发展集团等四大板块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监管机制建设上,完善“管委会-国资局-区属企业集团”三级监管架构,以《国资监管清单》为核心,配套出台多项专项监管政策,基本构建完成“1+N”国资监管政策制度体系,提升国有资产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泰达低碳中心混改项目、南港港铁物流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于2020年顺利完成,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增强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区属国企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自贸创新、政务改革、国企转型等多领域协同发力,天津经开区2020年在制度创新层面形成“多点开花”格局,不仅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