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招商】天津经开区自贸创新多点突破 制度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天津经开区聚焦自贸试验区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及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一、金融创新纵深推进,构建开放型金融服务体系
天津经开区以自贸试验区政策为依托,2020年在金融领域推出多项突破性举措。推动实施FT(自由贸易账户)等新型业务模式,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化通道。其中,“一汽信达保理”创新案例因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示范效应,被纳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同年,天津首家港资私募机构润晖投资、北方地区首家外资私募机构韩华投资相继在经开区启动运营,推动天津成为全国第二大外资私募机构聚集地,进一步提升区域金融开放度。
在商业保理产业发展方面,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于2020年在经开区揭牌成立,同步发布3项团体保理标准,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依托基地平台,经开区完成全国首单完全基于交易信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成功推出首单商业保理行业公司债券,并首创保理线上债权确认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商业保理产业向规范化、数字化转型。
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2020年,天津经开区持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于同年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8亿元,并在天津市率先落地全球维修业务试点,为区内企业开展高端装备维修再制造业务提供政策支持。
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区域外贸发展重要载体,2020年进出口总值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66.5%,在全国同类保税物流中心排名中跃居首位。通过完善“区港联动”机制、优化通关流程,中心有效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吸引更多企业将区域总部、分拨中心设立在经开区,进一步强化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功能地位。
三、政务服务改革深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天津经开区2020年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年累计办理相关业务超千件,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方式,大幅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在审批服务优化方面,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全年办理业务968件;落实信用承诺分级审批管理,办理业务132件,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差异化监管。
为提升服务效能,经开区梳理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创新推出160项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制发证模式,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全年办结业务1813件,企业好评率达100%。针对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方案,制定“建设项目审批进度一张表”,实现项目从准入到落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方面,打造覆盖全域的无人审批服务网络,13项高频事项实现小程序在线申报办理,让企业办事“少跑腿、不跑腿”。
四、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激活国有资本发展动能
2020年,天津经开区围绕“建-产-投-融-服”一体化发展布局,整合区域资源组建泰达城市发展集团等四大板块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监管机制建设上,完善“管委会-国资局-区属企业集团”三级监管架构,以《国资监管清单》为核心,配套出台多项专项监管政策,基本构建完成“1+N”国资监管政策制度体系,提升国有资产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泰达低碳中心混改项目、南港港铁物流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于2020年顺利完成,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增强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区属国企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自贸创新、政务改革、国企转型等多领域协同发力,天津经开区2020年在制度创新层面形成“多点开花”格局,不仅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金融创新纵深推进,构建开放型金融服务体系
天津经开区以自贸试验区政策为依托,2020年在金融领域推出多项突破性举措。推动实施FT(自由贸易账户)等新型业务模式,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化通道。其中,“一汽信达保理”创新案例因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示范效应,被纳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同年,天津首家港资私募机构润晖投资、北方地区首家外资私募机构韩华投资相继在经开区启动运营,推动天津成为全国第二大外资私募机构聚集地,进一步提升区域金融开放度。
在商业保理产业发展方面,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于2020年在经开区揭牌成立,同步发布3项团体保理标准,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依托基地平台,经开区完成全国首单完全基于交易信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成功推出首单商业保理行业公司债券,并首创保理线上债权确认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商业保理产业向规范化、数字化转型。
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2020年,天津经开区持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于同年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8亿元,并在天津市率先落地全球维修业务试点,为区内企业开展高端装备维修再制造业务提供政策支持。
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区域外贸发展重要载体,2020年进出口总值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66.5%,在全国同类保税物流中心排名中跃居首位。通过完善“区港联动”机制、优化通关流程,中心有效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吸引更多企业将区域总部、分拨中心设立在经开区,进一步强化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功能地位。
三、政务服务改革深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天津经开区2020年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年累计办理相关业务超千件,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方式,大幅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在审批服务优化方面,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全年办理业务968件;落实信用承诺分级审批管理,办理业务132件,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差异化监管。
为提升服务效能,经开区梳理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创新推出160项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制发证模式,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全年办结业务1813件,企业好评率达100%。针对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方案,制定“建设项目审批进度一张表”,实现项目从准入到落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方面,打造覆盖全域的无人审批服务网络,13项高频事项实现小程序在线申报办理,让企业办事“少跑腿、不跑腿”。
四、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激活国有资本发展动能
2020年,天津经开区围绕“建-产-投-融-服”一体化发展布局,整合区域资源组建泰达城市发展集团等四大板块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监管机制建设上,完善“管委会-国资局-区属企业集团”三级监管架构,以《国资监管清单》为核心,配套出台多项专项监管政策,基本构建完成“1+N”国资监管政策制度体系,提升国有资产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泰达低碳中心混改项目、南港港铁物流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于2020年顺利完成,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增强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区属国企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自贸创新、政务改革、国企转型等多领域协同发力,天津经开区2020年在制度创新层面形成“多点开花”格局,不仅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首都经济圈规划深化自贸内容推动京津冀招商引资新高地发展
2025-08-12
首届天津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龙顺博览馆九大类产品引关注
2025-08-12
榕城出台建筑业新政提速行业升级 龙头与专精企业双向发力
2025-08-12
瑞典萨博汽车项目落地天津高新区 赋能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2025-08-12
全国最大纤维界面处理技术产业化基地将在天津滨海新区投产
2025-08-12
生态城公屋二期破土动工 引入德国被动房技术引领绿色居住
2025-08-12
世界500强加速布局滨海新区 高端制造龙头项目集群发展
2025-08-12
海通证券研报:政策转向窗口开启 结构性改革成下半年主线
2025-08-12
唐山党政代表团赴滨海新区考察 共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
2025-08-12
天津北辰公证服务开创质量管理新纪元助力招商引资环境优化
2025-08-12
天津北辰经济开发区双街镇创业路优质厂房租赁招商平台介绍
2025-08-12
龙图节能铝型材项目落户滨海新区 打造绿色建材产业新高地
2025-08-12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