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港海洋经济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
海洋经济产业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临港经济区在海洋经济领域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14个高精尖项目同步落地,协议投资总额突破200亿元,标志着区域产业转型迈出关键步伐。这批项目覆盖海洋工程全链条环节,将为海洋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集群聚焦海洋装备制造前沿领域。高端海工装备板块汇集了智能钻井平台、深海探测设备等尖端产品线;水下机器人专项着力突破深海作业技术瓶颈;海水淡化工程集成膜处理与能量回收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核心技术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临港经济区已形成完整海洋产业生态圈。依托深水良港优势,经济区建成国家级海工装备质检中心,配套超千亩标准化产业园区,毗邻的海洋科技研究院可提供持续技术支撑。目前区内海洋经济企业达217家,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高于行业均值。
三、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升级效应显著。新增项目将与现有关键部件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预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增长超120%。以装备制造为引领的水下监测系统集群正在加速成形,海水处理模块已链接区域民生工程管网。
四、经济区实施全周期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平均周期压缩至75天,创新推出海域使用与岸线审批联动机制。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专项信贷支持,临港港口对核心设备出口开通物流绿色通道,海关监管采用智能验放模式。
五、本次引资体现海洋经济战略纵深布局。临港经济区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深远海开发装备、海洋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新建项目将填补海底基站维护、远洋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空白,形成覆盖海洋立体开发的全链条能力。
六、项目集群预计创造产业联动效应。海水淡化工程与区域热电厂实施能源梯级利用,海工装备制造拉动特种钢材产业升级,水下机器人研发中心已同三所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经济区启动海洋产业人才培育计划,年内将新增专业人才实训基地。
七、项目布局符合国际海洋开发趋势。针对深海矿产勘探、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构建技术储备,装备智能化率较传统产品提升60%。新建海工平台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北海、南海多海域作业场景模拟推演。
八、产业集聚带动基础设施持续升级。临港经济区启动港口第五代深水泊位改造,海底光缆专用通道即将开工。新能源供电系统覆盖全部新建厂区,智慧物流中心已完成多式联运测试运行,港口吞吐能力将提升至新量级。
临港经济区通过精准聚焦海洋产业细分领域,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三链融合生态。随着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区域正加速形成海工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经济区同步编制海洋碳汇发展路线图,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