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新兴街道打造便民服务新标杆
所属地区:天津-和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该区域在优化政务服务、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作为政府职能下沉的关键载体,该中心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为辖区居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为区域招商引资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功能布局科学化提升服务效能
新建成的服务中心位于吴家窑一号路核心地段,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采用“四分法”空间规划:引导咨询区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业务预审分流;综合受理区设置13个标准化窗口,涵盖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等105项高频事项;休息等候区提供无障碍设施及数字化叫号服务;后台协同区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加速跨部门审批流程。这种分区模式有效缩短了群众平均等待时间,单日业务处理能力提升约60%。
二、智慧政务系统赋能基层治理
中心引入“一网通办”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三项突破:一是劳动保障业务全程电子化归档,失业登记等12项服务可线上预审;二是民政救助数据实时对接区级大数据中心,低保申请审核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三是计生证明等23项业务启用电子证照调用功能,群众免于重复提交纸质材料。后台配备的协同办公平台还能动态监测各窗口服务饱和度,实现人力资源弹性调配。
三、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流程
34名工作人员均通过市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培训,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双机制。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中心推出“三优先”服务准则:优先接待、优先办理、优先反馈。在工会维权等复杂业务中,采取“前台受理-后台联动-限时回复”的闭环处理模式,确保每项诉求都有明确处理轨迹。
四、多元共治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作为和平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的重要节点,该中心与周边商务楼宇建立定向服务机制,为企业注册、社保缴纳等提供批量办理通道。在招商引资方面,通过集中受理市场监管、税务等跨部门业务,显著降低企业行政成本。统计显示,试运行期间已协助7家新入驻企业完成全套开办手续,平均耗时较传统模式减少40%。
五、长效发展机制保障运行质量
中心建立三级质量监督体系:每日窗口自查、每周部门互评、每月第三方暗访,服务评价器数据直接纳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未来还将拓展“政务夜市”等错时服务,并计划与银行网点合作增设自助服务终端,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
该中心的投用是和平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典型案例,通过物理空间整合与数字技术融合,既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难题,也为提升区域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后续将根据运行情况动态调整服务清单,持续提升辖区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