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引入央企债转股基金助力海工装备升级

智能装备产业 企业融资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东疆保税港区近日成功引进由三大央企联合设立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标志着该区域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项目通过创新金融模式盘活存量资产,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案例。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共同发起75亿元海工装备投资基金,采用"5+2"年存续期限设计。这是国务院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政策实施以来,首单聚焦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专项基金。通过设立11家单船租赁公司承接外高桥造船厂7座钻井平台和4艘供应船资产,既化解了造船企业库存压力,又为保险资金开辟了配置优质资产的新渠道。
二、运作模式与创新亮点
项目采用"基金+租赁"双架构运作:天津中船建信海工投资作为基金管理平台,建信投资、国寿资本、中船投资组成联合管理团队;11家单船SPV公司则实现风险隔离与资产证券化准备。这种设计既符合银保监会对金融机构持股比例要求,又满足造船企业"轻资产"转型需求。资金将专项用于置换高成本负债,预计帮助相关企业降低杠杆率超15个百分点。
三、产业转型与区域协同效应
当前全球海工装备市场面临深度调整,国内船企手持订单履约率不足60%。该项目创新性地将债转股与经营性租赁结合,既保障了国家战略资产所有权,又通过专业运营提升资产收益率。东疆保税港区凭借其"保税+金融"政策叠加优势,已累计完成340艘船舶和90座海工装备租赁业务,此次项目将进一步强化其作为京津冀海工金融枢纽的地位。
四、政策赋能与长效机制
作为天津自贸区改革试验田,东疆近年来推出"跨境租赁资产交易""海关监管流程优化"等47项创新举措。本次项目落地得益于其首创的"租赁物+股权"混合登记制度,以及财政部针对船舶租赁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认为,这种产融结合模式可为其他重资产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提供参考,特别是在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复制价值。
五、未来展望与发展路径
随着RCEP协议生效和绿色航运需求增长,项目方计划二期将拓展至LNG运输船、风电安装船等新领域。东疆保税港区正配套建立船舶资产估值中心和法律仲裁机构,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海事金融服务体系。这种以金融创新服务国家高端装备"走出去"战略的实践,将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