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高新区筑强五大平台深化企业培训赋能产业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区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滨海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金融、产业信息对接、创新创业辅导、国际创新交流及产业转型五大平台建设,加速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向创新主体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迈进。该系统性布局以"招商引资"为导向,整合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与技术链,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和产业集群培育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一、科技金融平台精准滴灌创新血脉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及海洋产业关键领域,高新区协同社会资本设立五大产业专项基金与企业互助基金。该平台突破传统融资瓶颈,通过风险共担机制引导资本向早期科技项目倾斜,累计撬动社会投资超百亿元,有效解决创新企业"首投难、首贷难"问题。基金运作强调产业协同性,定向支持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完成技术验证与市场拓展,为高成长性企业注入强劲动能。
二、产业信息中枢打破资源孤岛壁垒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创新服务枢纽,依托云端数据库整合全球技术专利、产业政策及供应链信息,同步打造实体路演中心与产学研对接基地。平台上线"创新需求图谱"系统,动态匹配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研发成果,年均促成技术转让逾千项。实体空间定期举办产业链沙龙与跨境技术交流周,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设备共享与联合攻关,显著降低企业创新试错成本。
三、全域培训体系锻造企业内生动力
通过建设"中国中小企业问题研究所",构建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三级培训系统。研究所开发动态监测模型预警经营风险,编制中小企业合规管理指南在全国推广。大学生创业训练营采用"实战导师+模拟工厂"模式,累计培育硬科技创业项目172个。针对传统企业转型痛点,平台联合专业机构开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40余门课程,年培训超万人次,形成覆盖政策解读、精益管理、海外拓展的立体化赋能体系。
四、国际创新网络嫁接全球顶尖资源
建成"中美产业技术交流中心"等载体,深度链接波士顿、慕尼黑等创新区资源。通过"海外工程师驿站"引进前沿技术团队,在脑机接口、氢能存储领域实现嵌入式创新突破。平台设立跨境加速计划,支持本土企业在欧盟设立联合实验室,推动自主创新成果通过PCT专利进入国际市场。近两年促成30余项国际技术转移,带动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40%。
五、产业转型引擎重塑制造价值链条
以渤海化工与金钒光热战略合作为范式,搭建传统工业智能改造服务平台。聚焦流程工业节能降碳需求,推广光热技术集成应用方案,助力能源密集型产业单位能耗降低25%以上。平台建立"转型技术超市",汇集数字孪生、工业物联网等解决方案,推动区域制造企业设备联网率达80%。该模式在危化品生产、印染等行业形成可复制的智能化标准体系。
当前,高新区正加速五大平台融合运行,打造"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创新生态圈。通过梯度式培训强化企业人才储备,配套产业基金精准扶持原创技术研发,平台协同效应已显现: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信创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后续将重点优化企业培训平台的多语言服务能力,同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认证体系建设,为构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筑牢人才与技术双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