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海事启动海冰防控保障港口安全运行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为维护渤海湾冬季海上交通运输安全,天津东疆海事部门全面部署破冰工作,为港口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该项行动对保障能源运输通道畅通、促进区域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业化应急处置体系护航港口经济发展。
一、渤海湾海冰特征及影响机制
冬季冷空气持续侵袭导致渤海湾出现周期性海冰现象,尤其在辽东湾、渤海湾及莱州湾等海域形成不同程度的浮冰聚集。当冰情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将对港口船舶航行、靠泊作业及海上石油平台运营造成多重制约:船舶螺旋桨易受海冰缠绕导致机械故障;港口导助航设施可能受冰压力移位;海上石油平台补给线面临中断风险。因此实施系统性破冰保障成为港口城市冬季安全运行的关键支撑。
二、立体化海冰监测预警体系
冰情监测采用天基卫星遥感、空基无人机巡查与地基观测三位一体模式。卫星遥感每日对渤海全域进行冰情扫描,生成海冰覆盖分布图;专业无人机对近岸重点航道开展抵近监察,实时回传冰层厚度数据;沿岸设置的12个自动观测站每分钟采集气温、水温及冰缘线动态。所有数据汇入海冰预报中心,通过数值模拟算法生成72小时冰情演变趋势图,显著提升预测精准度。
三、专业破冰力量战略部署
辖区配备3艘大功率破冰船,其中主力船配备双轴加强型破冰艏,可连续破除1.2米厚冰层。破冰船队采用"区域轮巡+重点突破"战术,在天津港主航道实施扇形破冰作业,每日保持15海里通航水道。同时6艘海事巡逻艇加装防撞护舷系统,执行锚地冰情巡查任务。应急储备库预置500吨环保融雪剂,当出现突发性冰塞时可启动直升机空中撒布作业。
四、四维联动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海事、港口、引航、拖轮四方协同响应平台:冰情预警升级至橙色级别时,港口调度中心实时调整船舶进出港计划,优先保障电煤、LNG等重点物资运输;引航员启用抗冰引航方案,实施拖轮集群护航作业;海上石油平台启动远程补给模式。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甚高频16频道每两小时发布航道通航能力评估,同步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推送安全航行建议。
五、航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破冰保障基础上,天津港实施冬季船舶滞期费用减免政策,对于因冰情导致的合理延误免收港口使费。同时开通绿色快速通道,优先安排破冰船为电煤运输船队引航。港航部门研发的"冰区航行智能辅助系统"已覆盖300余艘商船,该系统可基于实时冰情数据自动生成推荐航线,有效降低船舶燃油消耗与机械损耗。
六、历史冰灾应对经验转化
参考辽东湾海上油田抗击灾害性冰情的成功案例,建立冰载荷监测预警平台。在重要海上设施周边布设冰压力传感器网络,当监测数据超过临界阈值时自动触发平台应急解脱程序。模拟演练显示,该机制可使海上平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5%。同时推广冰区船舶操作规范,组织船员开展船舶冰困自救专项培训,重点演练冰区脱困、管线防冻等22项处置流程。
七、港口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系统性海冰防控体系有效保障港口冬季作业效率,天津港2016年冬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4.3%。稳定的物流环境显著增强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临港装备制造园区吸引7家冷链物流企业进驻,形成年处理200万吨生鲜产品的智慧冷链集群。港航保险市场同步创新,推出冰灾事故分级理赔机制,船舶冬季滞期风险保费降低23%,进一步优化航运企业经营预期。
八、极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依托冰区作业实践经验,天津船舶重工成功研制新型破冰型港作拖轮。该船型采用双模式动力系统,常规航行使用柴油动力,破冰作业切换为全电力推进,配合360度旋转推进器实现原地破冰作业。海工装备企业同步开发的海冰力学参数监测仪,已在东海油气田实现工程化应用,为极端冰况下的海洋工程设计提供关键参数支持。
通过构建"监测预警-应急破冰-联动响应-损失防控"的全链条工作机制,东疆海事部门显著提升港口系统抵御极端冰害能力。持续深化的技术研发与机制创新,正在转化为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增强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石。
一、渤海湾海冰特征及影响机制
冬季冷空气持续侵袭导致渤海湾出现周期性海冰现象,尤其在辽东湾、渤海湾及莱州湾等海域形成不同程度的浮冰聚集。当冰情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将对港口船舶航行、靠泊作业及海上石油平台运营造成多重制约:船舶螺旋桨易受海冰缠绕导致机械故障;港口导助航设施可能受冰压力移位;海上石油平台补给线面临中断风险。因此实施系统性破冰保障成为港口城市冬季安全运行的关键支撑。
二、立体化海冰监测预警体系
冰情监测采用天基卫星遥感、空基无人机巡查与地基观测三位一体模式。卫星遥感每日对渤海全域进行冰情扫描,生成海冰覆盖分布图;专业无人机对近岸重点航道开展抵近监察,实时回传冰层厚度数据;沿岸设置的12个自动观测站每分钟采集气温、水温及冰缘线动态。所有数据汇入海冰预报中心,通过数值模拟算法生成72小时冰情演变趋势图,显著提升预测精准度。
三、专业破冰力量战略部署
辖区配备3艘大功率破冰船,其中主力船配备双轴加强型破冰艏,可连续破除1.2米厚冰层。破冰船队采用"区域轮巡+重点突破"战术,在天津港主航道实施扇形破冰作业,每日保持15海里通航水道。同时6艘海事巡逻艇加装防撞护舷系统,执行锚地冰情巡查任务。应急储备库预置500吨环保融雪剂,当出现突发性冰塞时可启动直升机空中撒布作业。
四、四维联动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海事、港口、引航、拖轮四方协同响应平台:冰情预警升级至橙色级别时,港口调度中心实时调整船舶进出港计划,优先保障电煤、LNG等重点物资运输;引航员启用抗冰引航方案,实施拖轮集群护航作业;海上石油平台启动远程补给模式。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甚高频16频道每两小时发布航道通航能力评估,同步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推送安全航行建议。
五、航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破冰保障基础上,天津港实施冬季船舶滞期费用减免政策,对于因冰情导致的合理延误免收港口使费。同时开通绿色快速通道,优先安排破冰船为电煤运输船队引航。港航部门研发的"冰区航行智能辅助系统"已覆盖300余艘商船,该系统可基于实时冰情数据自动生成推荐航线,有效降低船舶燃油消耗与机械损耗。
六、历史冰灾应对经验转化
参考辽东湾海上油田抗击灾害性冰情的成功案例,建立冰载荷监测预警平台。在重要海上设施周边布设冰压力传感器网络,当监测数据超过临界阈值时自动触发平台应急解脱程序。模拟演练显示,该机制可使海上平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5%。同时推广冰区船舶操作规范,组织船员开展船舶冰困自救专项培训,重点演练冰区脱困、管线防冻等22项处置流程。
七、港口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系统性海冰防控体系有效保障港口冬季作业效率,天津港2016年冬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4.3%。稳定的物流环境显著增强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临港装备制造园区吸引7家冷链物流企业进驻,形成年处理200万吨生鲜产品的智慧冷链集群。港航保险市场同步创新,推出冰灾事故分级理赔机制,船舶冬季滞期风险保费降低23%,进一步优化航运企业经营预期。
八、极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依托冰区作业实践经验,天津船舶重工成功研制新型破冰型港作拖轮。该船型采用双模式动力系统,常规航行使用柴油动力,破冰作业切换为全电力推进,配合360度旋转推进器实现原地破冰作业。海工装备企业同步开发的海冰力学参数监测仪,已在东海油气田实现工程化应用,为极端冰况下的海洋工程设计提供关键参数支持。
通过构建"监测预警-应急破冰-联动响应-损失防控"的全链条工作机制,东疆海事部门显著提升港口系统抵御极端冰害能力。持续深化的技术研发与机制创新,正在转化为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增强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石。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杨柳青镇擘画发展新蓝图 六大攻坚战助推区域全面升级
2025-09-05
滨海新区汇聚全球智慧擘画服务外包新篇
2025-09-05
滨海新区跨境电商物流峰会引领创新浪潮
2025-09-05
滨海新区绿色科普平台点亮社区低碳生活
2025-09-05
滨海新区税企"家常话"聊出惠企新举措
2025-09-05
滨海新区天然气新工程引领区域绿色转型
2025-09-05
滨海市海参选购水分鉴别与价格差异全解
2025-09-05
滨海芯动力 津门聚焦集成电路创新引擎
2025-09-05
滨海新机遇下保险创新转型高峰论坛启幕
2025-09-05
滨海新区创新融资合作赋能企业装备焕新
2025-09-05
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融资突破助力招商引智
2025-09-05
滨州经济开发区代表团深化东丽考察之旅
2025-09-05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