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和协作新篇:汽车产业链共探合作路径
汽车产业
产业集聚区
所属地区:天津-东丽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在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下,2015年夏季,新疆和田地区经贸代表团赴天津开展产业对接,聚焦汽车制造与研发领域招商引资潜力。作为对口支援合作的重要举措,此行通过实地考察与技术交流,探索区域间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东西部协作背景下的精准对接
2015年正值"一带一路"建设关键期,天津市作为东部沿海重要节点城市,依托制造业基础与港口优势,承担着推动区域产业协作的国家战略任务。和田地区资源禀赋独特但工业基础薄弱,亟需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此次考察以汽车产业为切入点,精准匹配双方发展需求——天津拥有国家级汽车检测机构及完整产业链配套,和田则寻求绿色制造与装备升级突破口。代表团系统考察了整车研发平台、智能网联实验室等核心板块,重点关注新能源技术转化与生产线智能化解决方案。
二、汽车产业驱动的技术协作机遇
国家级汽车研究中心作为考察核心站点,集中展示了轻量化材料研发、碰撞安全测试等七大类核心技术。其建设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填补国内多项标准空白,恰与和田地区拟发展的专用车制造规划契合。据行业统计,当时天津汽车产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近20%,尤其在电控系统国产化领域处于全国领跑地位。代表团深入动力电池中试车间,详细了解能量密度优化与低温启动技术,此类技术对高寒地区特种车辆研发具有显著适配价值。
三、多元载体拓宽协作维度
除技术对接外,考察双方重点探讨了"飞地园区"合作模式创新。天津开发区提出共享实验平台资源方案,允许和田企业在当地设立研发分部接入检测数据网络,同时预留装备制造产业转移承接区。在物流通道建设方面,依托天津港多式联运体系,建立农用机械、汽车零配件等特色产品"和田制造"专属出口通道。后续磋商中,双方就联合申报"新能源特种车辆工程技术中心"达成初步共识。
四、投洽会成果深化区域协作
2015年天津投洽会期间设置"西部合作专场",和田代表团系统推介了昆仑山绿色矿产加工区、墨玉县专用车制造基地等22个重点项目。签约环节涵盖三大方向:装备制造企业共建新能源改装车生产线;检测机构提供三年免费技术诊断服务;校企联合设立汽车焊接人才定向培养基地。特别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冷链物流装备技术合作显著提升和田核桃、红枣等特色产品外运时效与品质保障。
五、长效机制强化可持续协作
依托对口援疆机制,双方构建"季度联席会+专项工作专班"协作框架。在人才培育方面,启动"双导师制"工程师培养计划,每年遴选30名和田技术骨干赴津参与整车研发项目。产业协作基金同步设立,优先支持氢燃料罐体制造等高新技术转化项目落地和田。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的沙漠环境车辆耐候性测试,更为全国特种车辆技术标准修订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六、战略前瞻引领未来布局
此次考察推动形成"研发在津、转化在疆"的协同创新格局。2015年下半年,首批合作共建的智能光伏清洗车项目在和田投产,填补西北地区专用车制造空白,其自主专利的沙尘过滤系统使设备维护周期延长47%。行业研究机构指出,此类技术协作模式有效突破了区域产业资源错配瓶颈,为构建"东西联动、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可复制范本,未来可在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疗仪器等领域深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