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创新引擎激活天津东丽功能区发展动能
所属地区:天津-东丽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近日,某国家级共青团组织领导同志深入天津东丽区,实地考察该区推进共青团“三区联建大团委”机制建设情况。此行聚焦于区域发展新格局下青年工作的组织创新与实践效能,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交流探讨,深入了解其推动功能区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软环境塑造的积极作用。考察对该模式体现出的系统集成和改革锐气给予高度认可,并对其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一、 探访样本:华明实践与“三区联动”基础
考察行程始于具有代表性的华明街道世博展馆。该区域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其历史变迁和发展理念是理解“三区联动”战略的直观课堂。“三区联动”,即整合行政区、产业园区、居住社区的资源与功能,打破传统管理壁垒,促进规划共融、设施共享、服务共通、发展共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在华明街道的具体实践中,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治理,实现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良性互动,为后续共青团组织的机制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区域实践基础和广泛的社会需求空间。领导同志在此地深入了解其运作逻辑与成效,为审视“三区联建大团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背景依托。
二、 核心亮点:“三区联建大团委”组织架构重塑
在东丽区共青团“三区联建大团委”工作专题汇报中,其突破性的组织架构设计成为焦点。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根据“三区联动”的整体布局,相应建立跨越传统行政区划界限的团组织体系——“三区”团工委。具体而言:
1. 架构核心: 设立“三区联建大团委”作为区级层面统筹协调枢纽。它并非完全替代原有的行政区(街镇)团(工)委,而是在更高层级进行职能整合、资源调配和方向引导。
2. 职能主体: 同步设立匹配“三区”功能属性的三个团工委——行政区团工委(主要对应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依托原有街镇团组织强化基层基础)、产业园区团工委(主要面向区内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商务区等非公企业、创新企业聚集地,重点解决非公企业建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需求)、居住社区团工委(主要服务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片区等青年聚集生活区,关注社区融入、志愿服务与青年生活服务)。
3. 运作逻辑: “三大团工委”在“三区联建大团委”的统一领导协调下,打破行政隶属分割,建立信息互通、项目联办、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例如,产业园区团工委组织的青年技能培训资源可向整个东丽区青年开放;社区团工委挖掘的青年生活服务需求可以反馈到园区团工委,促进企业更好地服务青年员工;行政区团工委的社会治理项目可以联动园区、社区的团组织力量共同参与。
三、 核心职能:聚焦“三区”精准服务
“三区”团工委各自承担起与其区域功能定位高度契合的核心使命:
1. 行政区团工委: 持续强化组织覆盖的深度与广度,夯实传统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文明城区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组织动员青年力量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特别关注在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包括为招商引资提供青年人才信息支持、创造青年友好的社会氛围方面发挥作用。
2. 产业园区团工委: 重点攻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有效覆盖大量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围绕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核心任务,精准服务园区青年和企业的核心诉求:搭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提升青年职工素质;推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展青年人才交流引进活动;组织政策宣讲、优化人才服务,打造吸引投资、留住人才的软环境。
3. 居住社区团工委: 致力于构建青年友好型社区生活场景。针对不同类型社区青年结构特点(如青年产业工人、新就业群体、青年创业者等),围绕其急难愁盼问题,重点提供青年社交、婚恋交友、子女托管、权益维护、文化体育等生活化服务。同时,积极引导青年参与社区共建,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营造和谐宜居、有归属感的社区氛围,增强青年在该区的扎根意愿,间接服务于区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目标。
四、 创新价值与考察认可
这一组织架构创新被考察领导同志认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1. 精准匹配区域战略: 组织设置与运行逻辑高度契合东丽区推动的“三区联动”区域发展新战略,使共青团工作真正嵌入区域整体发展框架,摆脱了传统组织架构与功能分区不匹配导致的脱节问题。
2. 破解组织覆盖瓶颈: 有效破解了非公企业、新兴领域、流动青年等群体组织覆盖薄弱、工作手臂难以延伸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通过产业园区团工委实现对产业青年的有效组织覆盖和服务凝聚。
3. 优化资源配置效能: 打破了地域和层级壁垒,实现“三区”内青年资源的共享互通、项目协同联动,极大提升了共青团有限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和服务的精准化水平。
4. 服务中心大局显性化: 各团工委聚焦自身核心职能,服务区域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人才聚集、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的路径更为清晰,作用更为直接和可见。
领导同志在充分肯定该模式体现出的改革勇气和组织创新成效的同时,期望东丽区能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和完善这一模式,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并不断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团建新经验。
五、 展望未来:赋能东丽高质量发展
“三区联建大团委”模式是东丽区共青团积极适应区域发展新格局、主动求变、勇于创新的重要成果。它的深入推进与持续优化,预期将在以下方面为东丽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青年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更贴近产业青年需求、更精准服务企业人才、更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更有效组织青年文明创建等活动,显著提升区域对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服务招商引资战略。
激发创新活力: 畅通不同领域青年(科研人才、技能工匠、创业者等)的交流合作通道,搭建更为高效的创新平台,促进青年创新智慧在产业端的转化应用。
提升治理韧性: 引导各领域青年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尤其在应急响应、矛盾化解、社区营造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凝聚青年力量: 构建起覆盖广泛、各得其所、联系紧密的青年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增强青年在城市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稳定核心发展力量。
该创新实践不仅是东丽区团建的亮点,也为各地在新发展格局下探索如何更好地组织动员青年力量、服务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东丽样本”,其后续成效与经验值得期待和深入观察。
一、 探访样本:华明实践与“三区联动”基础
考察行程始于具有代表性的华明街道世博展馆。该区域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其历史变迁和发展理念是理解“三区联动”战略的直观课堂。“三区联动”,即整合行政区、产业园区、居住社区的资源与功能,打破传统管理壁垒,促进规划共融、设施共享、服务共通、发展共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在华明街道的具体实践中,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治理,实现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良性互动,为后续共青团组织的机制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区域实践基础和广泛的社会需求空间。领导同志在此地深入了解其运作逻辑与成效,为审视“三区联建大团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背景依托。
二、 核心亮点:“三区联建大团委”组织架构重塑
在东丽区共青团“三区联建大团委”工作专题汇报中,其突破性的组织架构设计成为焦点。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根据“三区联动”的整体布局,相应建立跨越传统行政区划界限的团组织体系——“三区”团工委。具体而言:
1. 架构核心: 设立“三区联建大团委”作为区级层面统筹协调枢纽。它并非完全替代原有的行政区(街镇)团(工)委,而是在更高层级进行职能整合、资源调配和方向引导。
2. 职能主体: 同步设立匹配“三区”功能属性的三个团工委——行政区团工委(主要对应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依托原有街镇团组织强化基层基础)、产业园区团工委(主要面向区内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商务区等非公企业、创新企业聚集地,重点解决非公企业建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需求)、居住社区团工委(主要服务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片区等青年聚集生活区,关注社区融入、志愿服务与青年生活服务)。
3. 运作逻辑: “三大团工委”在“三区联建大团委”的统一领导协调下,打破行政隶属分割,建立信息互通、项目联办、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例如,产业园区团工委组织的青年技能培训资源可向整个东丽区青年开放;社区团工委挖掘的青年生活服务需求可以反馈到园区团工委,促进企业更好地服务青年员工;行政区团工委的社会治理项目可以联动园区、社区的团组织力量共同参与。
三、 核心职能:聚焦“三区”精准服务
“三区”团工委各自承担起与其区域功能定位高度契合的核心使命:
1. 行政区团工委: 持续强化组织覆盖的深度与广度,夯实传统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文明城区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组织动员青年力量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特别关注在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包括为招商引资提供青年人才信息支持、创造青年友好的社会氛围方面发挥作用。
2. 产业园区团工委: 重点攻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有效覆盖大量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围绕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核心任务,精准服务园区青年和企业的核心诉求:搭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提升青年职工素质;推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展青年人才交流引进活动;组织政策宣讲、优化人才服务,打造吸引投资、留住人才的软环境。
3. 居住社区团工委: 致力于构建青年友好型社区生活场景。针对不同类型社区青年结构特点(如青年产业工人、新就业群体、青年创业者等),围绕其急难愁盼问题,重点提供青年社交、婚恋交友、子女托管、权益维护、文化体育等生活化服务。同时,积极引导青年参与社区共建,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营造和谐宜居、有归属感的社区氛围,增强青年在该区的扎根意愿,间接服务于区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目标。
四、 创新价值与考察认可
这一组织架构创新被考察领导同志认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1. 精准匹配区域战略: 组织设置与运行逻辑高度契合东丽区推动的“三区联动”区域发展新战略,使共青团工作真正嵌入区域整体发展框架,摆脱了传统组织架构与功能分区不匹配导致的脱节问题。
2. 破解组织覆盖瓶颈: 有效破解了非公企业、新兴领域、流动青年等群体组织覆盖薄弱、工作手臂难以延伸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通过产业园区团工委实现对产业青年的有效组织覆盖和服务凝聚。
3. 优化资源配置效能: 打破了地域和层级壁垒,实现“三区”内青年资源的共享互通、项目协同联动,极大提升了共青团有限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和服务的精准化水平。
4. 服务中心大局显性化: 各团工委聚焦自身核心职能,服务区域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人才聚集、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的路径更为清晰,作用更为直接和可见。
领导同志在充分肯定该模式体现出的改革勇气和组织创新成效的同时,期望东丽区能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和完善这一模式,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并不断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团建新经验。
五、 展望未来:赋能东丽高质量发展
“三区联建大团委”模式是东丽区共青团积极适应区域发展新格局、主动求变、勇于创新的重要成果。它的深入推进与持续优化,预期将在以下方面为东丽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青年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更贴近产业青年需求、更精准服务企业人才、更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更有效组织青年文明创建等活动,显著提升区域对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服务招商引资战略。
激发创新活力: 畅通不同领域青年(科研人才、技能工匠、创业者等)的交流合作通道,搭建更为高效的创新平台,促进青年创新智慧在产业端的转化应用。
提升治理韧性: 引导各领域青年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尤其在应急响应、矛盾化解、社区营造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凝聚青年力量: 构建起覆盖广泛、各得其所、联系紧密的青年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增强青年在城市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稳定核心发展力量。
该创新实践不仅是东丽区团建的亮点,也为各地在新发展格局下探索如何更好地组织动员青年力量、服务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东丽样本”,其后续成效与经验值得期待和深入观察。
天津东丽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东丽沧州联袂打造协同发展示范新篇章
2025-09-06
东丽重点项目建设构筑区域发展新能级
2025-09-06
天津东丽区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招商引资再添新动能
2025-09-06
东丽开发区精准服务破解企业融资壁垒
2025-09-06
东丽金融赋能企业成长与招商引资新实践
2025-09-05
东丽开发区搭台引才推动招商引资新篇章
2025-09-05
东丽区深化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新举措
2025-09-05
滨州经济开发区代表团深化东丽考察之旅
2025-09-05
津城东丽菊韵绽放 杭白菊种植基地迎宾
2025-09-05
智能制造升级 津东丽低碳园区迎关键突破
2025-09-05
东丽区招商引资成效助推经济发展双过半
2025-09-05
东丽湖论坛聚焦基因科技赋能大健康产业
2025-09-05
天津东丽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东丽区市场监管局企业登记“简事即办”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2024-10-28
《关于明确我区盘活现状国有建设用地有关要求的通知》政策解读
2024-10-21
城市化办关于印发《关于明确我区盘活现状国有建设用地有关要求的通知》...
2024-10-21
东丽区贯彻落实天津市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问题整改方案
2024-09-10
《东丽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政策解读
2024-09-06
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丽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2024-09-05
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8-23
天津东丽区产业园区
-
北辰科技园区
天津-东丽区
-
天津市滨源科技企业孵化器
天津-东丽区
-
天津市金河科技企业孵化器
天津-东丽区
-
天津市顺通科技孵化器
天津-东丽区
-
天津市天润成科技孵化器
天津-东丽区
-
天津微电影产业园
天津-东丽区
天津东丽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东丽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