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津合作走廊激发南亚发展新动能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天津市积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促成双赢合作模式。该国计划发展领域负责人近日在津考察时强调,将借鉴当地先进发展经验推动经济特区建设,此举将深化区域经济协作。
一、战略对接开启合作新篇
两国官员在京津冀地区举行工作会晤,重点研讨经济特区运营管理机制。巴方代表参观当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时指出,区域采用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单一窗口通关系统等创新举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双方同意建立常态化人才交流机制,定期选派专业人员开展专题研修。
二、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育
天津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突出特色引起外方高度关注。资料显示,当地构建了"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超150万名。巴方将在该国新建经济特区复制产教融合模式,目前已规划建设三所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
三、港口枢纽促进贸易升级
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天津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引发关注。集装箱智能识别系统、无人驾驶集卡等创新应用使货物周转时间缩短40%。双方拟共建瓜达尔港智慧物流中心,同步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将芒果等特色产品出口周期压缩至72小时内。
四、产业协同构建区域链条
考察团实地走访滨海新区多家智能制造企业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线留下深刻印象。巴方特别邀请天津装备制造企业参与该国基础设施工程,计划在2024年前完成光纤网络主干道升级。轻工纺织领域将开展技术转让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促进工艺革新。
五、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标准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成为重点研究对象。企业设立"一照一码"登记模式、跨境资金池管理等112项改革举措被纳入合作备忘录。该国在2023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提升23位,计划继续引入税收优惠、快速通关等便利政策。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两国正携手打造"理念共享-能力共建-产业共荣"的合作范式。未来将重点推进标准互认和规则对接,使发展成果惠及30亿人口的区域市场,为全球南南合作提供创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