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创沃土孕育民营经济新高地

民营经济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天津市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通过招商引资与梯度培育双轮驱动,推动千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提质增效行动深入实施。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培育民营科技企业6.2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700家,创新动能持续释放,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一、构建分级分类培育体系
天津市建立了涵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分类数据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辅导,提供知识产权布局、技术路线规划等专项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评价体系整合了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人才结构等核心指标,动态筛选高潜力企业纳入市级重点培育库。滨海新区试点“创新积分制”,联合金融机构依据企业创新活跃度定制信用贷款产品。
二、优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布局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开放共享高端科研仪器与中试产线。整合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联合攻关。西青区打造工业软件适配中心,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瓶颈。海河实验室设立成果转化专员,推动科研成果向民营科技企业优先赋权转让。构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规模生产”三级孵化载体链,国家级孵化器新增专业化服务模块超200项。
三、强化数字赋能与场景驱动
建设“津企云”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SaaS化工具包。启动智能制造诊断工程,遴选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零碳建筑示范园等场景建设中,60%的解决方案采购来自民营科技企业。在智慧港口、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领域,建立场景应用“揭榜挂帅”机制。
四、完善资本接力支持机制
设立百亿级政府引导母基金,重点投资硬科技领域天使轮项目。深交所天津基地推出“小巨人直通车”培育计划,累计辅导40家企业进入IPO辅导期。创新推出“研发贷”“人才贷”信用产品,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科创票据发行规模居全国前列。滨海高新区构建投贷联动服务中心,实现股权投资与信贷审批信息协同。
五、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实施科技人才“绿卡”2.0版,开放重点企业自主认定人才权限。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中预留30%指标定向保障科技企业。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三地资质互认通道,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一地认定、全域通行”。推行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允许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灵活调整经费支出。
六、健全法治保障与服务协同
颁布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明确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重大科技专项权利。组建市级科技政策服务团,开展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建立科技企业权益保护快速响应中心,试点创新行为容错清单。知识产权法庭设立技术调查官,重大侵权案件审理周期缩短40%。
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天津市民营科技主体呈现“量质齐升”格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民营科技小巨人企业营收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至38%。生物合成、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已涌现出十余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彰显制度创新激发的市场活力。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