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招商引资

天津海关创新"保税+"改革 赋能开发区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深化改革 降本增效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据天津海关消息,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天津海关立足企业需求深化"保税+"监管模式创新,通过政策供给、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为口岸外贸企业打造全链条降本通道。这一改革不仅激活了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更成为天津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推动外贸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一、政策筑基:构建"保税+"制度创新体系
天津海关以海关总署"促进外贸稳增长"系列政策为指引,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天津海关深化"保税+"改革实施方案》,形成覆盖仓储、加工、物流、服务等多领域的政策矩阵。在保税监管制度上实现三项突破:一是实施"入区即退税"政策,允许出口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后即可办理退税手续,较传统模式缩短资金周转周期30%以上;二是推行"分送集报"通关模式,企业可先凭提单提货,再在规定期限内集中办理报关手续,减少滞港时间;三是创新"保税货物区间流转"机制,实现京津冀区域内保税仓间货物高效调拨,物流半径缩短40%。
二、仓储革新: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节点
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仓储"模式已成为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标配。通过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与现代物流技术,企业可将全球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存入保税仓库,根据生产计划分批缴税出库。这种"零库存"管理模式使某电子制造企业年均减少资金占用超2亿元,库存周转率提升50%。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天津保税物流中心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2%,其中"保税+仓储"项下货物占比达68%,服务覆盖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200余家制造企业。
三、加工升级:激活产业集群协同效应
针对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天津海关推出"保税+加工"定制化方案。通过优化外发加工监管流程,允许企业将保税料件委托给区域内其他企业加工,再原状返回。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该模式,将闲置生产线利用率从45%提升至82%,年节约生产成本1.2亿元。此外,海关联合开发区管委会建立"保税加工产业联盟",推动12家企业实现料件共享、工序协作,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的产业生态,2024年上半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四、物流提速:构建"海陆空铁"立体通关网络
为支撑企业"24小时物流圈"需求,天津海关实施通关时效提升工程:海运口岸推行"两步申报""船边直提"通关模式,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航空口岸启用"机坪快速通关"系统,生鲜产品从落地到出区仅需4小时;铁路口岸依托中欧班列"关铁通"项目,实现"一次查验、全域放行"。在天津港保税区,某跨境电商企业通过"保税+国际快递"模式,将海外仓货物调拨时效从7天缩短至48小时,物流成本降低18%。
五、服务下沉:推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天津海关建立"关企直通"机制,组建10支专家团队深入滨海新区各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政策适配诊断。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特殊需求,创新"保税+研发"监管模式,允许企业进口研发用试剂、样品入区存储,按需领用并凭研发记录核销,某疫苗企业因此减少研发物料浪费30%。在服务举措上,推行"7×24小时"预约通关、节假日"无休窗口",2023年累计提供延时服务1.2万小时,满足企业紧急通关需求。
六、数字赋能:智慧海关建设提质增效
依托"互联网+海关"平台,天津海关开发"保税+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保税货物"秒级备案""智能核放"。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保税货物溯源链",企业可实时查询货物存储、流转、缴税全流程数据。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智能卡口"系统实现货车自动识别、单据比对、闸口放行一体化操作,通行效率提升60%。2024年上半年,天津海关保税监管区域通过智慧系统办理业务超50万票,差错率下降至0.3%以下。
七、区域协同:深化京津冀保税联动发展
作为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天津海关与北京、河北海关建立"保税监管互认"机制。北京企业可将保税货物存储于天津保税仓,凭电子底账直接调拨,无需重复报关;河北雄安新区企业通过"保税+陆港"模式,经天津港进出口货物可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便利。2023年京津冀区域保税货物跨关区流转量同比增长35%,为区域产业协同提供物流支撑。
八、成效显著: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天津海关"保税+"系列改革实施以来,已惠及全市500余家外贸企业,累计为企业减负超50亿元。其中,加工贸易企业平均资金占用成本降低25%,物流企业仓储利用率提高40%,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进口额年均增长40%。在招商引资方面,2023年天津开发区依托"保税+"政策优势,吸引38个外资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达22亿美元,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九、模式创新:拓展"保税+"应用新场景
在传统仓储、加工基础上,天津海关积极拓展"保税+新业态"。在天津港综合保税区试点"保税+展示交易",允许企业将进口商品在区内展示展销,实现"先销后税";在滨海新区推行"保税+维修",支持企业开展高端设备国际维修业务,某航空维修企业年维修收入突破8亿元。此外,"保税+金融"模式帮助企业凭保税仓单获得融资,2024年累计质押融资额达32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十、监管优化:筑牢风险防控底线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天津海关运用"大数据+人工核查"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分析企业进出口数据、物流信息、资金流向,建立"保税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对高信用企业实施"低干预"监管,对风险企业加强核查。2023年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拦截异常报关单1200余票,有效防范保税货物走私、逃税等风险,确保改革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推进。
十一、企业受益: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某精密仪器制造企业通过"保税+加工"模式,将进口零部件入区加工后复出口,享受关税减免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年节约税费超3000万元。某国际物流企业依托"保税+多式联运",整合海运、铁路、公路资源,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全程物流方案,物流成本降低22%。企业普遍反映,"保税+"模式不仅带来直接成本下降,更通过供应链优化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十二、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天津海关对标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监管模式,在保税监管领域推行"负面清单"管理,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事项外,企业可自主开展保税业务。简化保税仓库设立审批流程,将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这些举措使天津保税监管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2023年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中位列前三。
十三、未来展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天津海关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税+"改革覆盖面,重点推进"保税+离岸贸易""保税+跨境服务贸易"等新试点。计划在2024年内建成京津冀保税物流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监管资源、物流信息、企业信用互认。同时,加强与税务、外汇、商务等部门协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十四、制度保障:完善政策实施长效机制
为确保"保税+"政策稳定运行,天津海关建立"政策评估—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开展企业调研,根据反馈优化监管措施。联合天津市商务局、财政局出台《关于支持"保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财政补贴、人才引进、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形成"海关监管+地方扶持"的政策合力。
十五、案例启示: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
"保税+"模式的成功实践,彰显了海关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改革智慧。通过将监管要求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了"监管有效、通关高效、成本降低"的多重目标。这一改革不仅是稳外贸的务实举措,更是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改革提供了"天津经验"。
十六、结语: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篇章
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正以"保税+"改革为抓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天津海关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外贸企业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助力天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津关力量"。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