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于家堡众创载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1日
天津中心商务区招商引资领域迎来新突破,其核心区标志性创业孵化平台——于家堡创始空间已进入装修尾声,预计将于2024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该空间作为市场化运营的政府背景孵化器,规划面积达一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融合金融创新与自贸优势的特色服务体系,将为小微科技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赋能与发展支撑。
一、核心引擎赋能区域双创升级
于家堡创始空间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地段楼宇内,是中心商务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孵化模式,该平台率先构建“双核心驱动”运营架构:一方面打造高标准创业孵化基地,集成开放式办公、路演展示、创客咖啡等现代化功能区;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教育培训基地功能,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涵盖技能提升、管理咨询、融资对接等全周期成长服务。其空间设计理念贯穿“前沿科技感与拼搏精神”的视觉语言,环境营造契合新生代创业群体的工作与社交需求。
二、金融+自贸叠加优势构筑独特生态
该空间的运营深刻依托其所处区域的禀赋。于家堡作为重点建设的现代金融服务聚集区,汇聚了众多金融机构、要素市场和专业服务机构。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在天津港片区的政策优势,特别是在投资便利化、跨境金融、离岸贸易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为创始空间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制度创新土壤。空间精准定位,旨在吸引和培育一批深度服务金融产业链上下游、探索自贸规则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例如金融科技、跨境数据服务、高端专业服务业等新兴领域企业,促进片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价值链提升。
三、集成政策工具箱提供系统支撑
为切实降低初创企业成本与风险,该空间运营方协同地方政府部门,整合梳理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包。关键措施包括:商事制度改革下的便捷注册通道;针对初创企业的办公空间租赁补贴和弹性租期安排;契合科技研发特点的税费激励政策组合;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的户籍便利与专项奖励措施;自贸政策赋能下的境外人才流动便利化以及特定岗位个人所得税的优化征管。该套政策体系经过专项设计,确保入驻企业能高效链接区域制度红利。
四、硬件建设紧锣密鼓项目储备有序推进
目前,空间主体区域的硬装工程已基本告竣,正加紧实施智能化系统部署、软装细节完善及功能性区域的设备调试。运营团队在加速空间落地的同时,已前瞻性地启动项目的遴选和孵化培育工作。近期,一批由核心团队主导的初创项目参与了初步的路演展示活动,其业务范围聚焦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碳资产管理与交易、国际合规咨询等领域,凸显了空间对高质量、高成长性项目的偏好。空间已建立项目评估与入孵机制,确保开业后项目入驻与生态构建的同步快速启动。
五、政企协同塑造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代表性平台,该空间的治理机制强调效率与规范的统一。运营主体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引入专业机构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标准,建立科学的运营指标考核体系,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例如通过成果转化收益分成、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式实现造血。地方政府则在宏观指导、政策落地协调、公共资源对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这种互补关系旨在避免单纯依赖补贴,确保孵化平台的长效运转。
六、区域辐射带动与产城融合效应可期
创始空间的建成投用,是天津推动中心商务区实现动能转换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服务于早期创业项目,更将构建一个链接政府、资本、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龙头与创业者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其成功运营预期将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浓度和创业活力,加速知识溢出与人才集聚。长远来看,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孵化一批成功企业,更在于培育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驱动中心商务区向知识密集与创新驱动的高端服务型城区迈进,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强的支点作用。
一、核心引擎赋能区域双创升级
于家堡创始空间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地段楼宇内,是中心商务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孵化模式,该平台率先构建“双核心驱动”运营架构:一方面打造高标准创业孵化基地,集成开放式办公、路演展示、创客咖啡等现代化功能区;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教育培训基地功能,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涵盖技能提升、管理咨询、融资对接等全周期成长服务。其空间设计理念贯穿“前沿科技感与拼搏精神”的视觉语言,环境营造契合新生代创业群体的工作与社交需求。
二、金融+自贸叠加优势构筑独特生态
该空间的运营深刻依托其所处区域的禀赋。于家堡作为重点建设的现代金融服务聚集区,汇聚了众多金融机构、要素市场和专业服务机构。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在天津港片区的政策优势,特别是在投资便利化、跨境金融、离岸贸易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为创始空间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制度创新土壤。空间精准定位,旨在吸引和培育一批深度服务金融产业链上下游、探索自贸规则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例如金融科技、跨境数据服务、高端专业服务业等新兴领域企业,促进片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价值链提升。
三、集成政策工具箱提供系统支撑
为切实降低初创企业成本与风险,该空间运营方协同地方政府部门,整合梳理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包。关键措施包括:商事制度改革下的便捷注册通道;针对初创企业的办公空间租赁补贴和弹性租期安排;契合科技研发特点的税费激励政策组合;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的户籍便利与专项奖励措施;自贸政策赋能下的境外人才流动便利化以及特定岗位个人所得税的优化征管。该套政策体系经过专项设计,确保入驻企业能高效链接区域制度红利。
四、硬件建设紧锣密鼓项目储备有序推进
目前,空间主体区域的硬装工程已基本告竣,正加紧实施智能化系统部署、软装细节完善及功能性区域的设备调试。运营团队在加速空间落地的同时,已前瞻性地启动项目的遴选和孵化培育工作。近期,一批由核心团队主导的初创项目参与了初步的路演展示活动,其业务范围聚焦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碳资产管理与交易、国际合规咨询等领域,凸显了空间对高质量、高成长性项目的偏好。空间已建立项目评估与入孵机制,确保开业后项目入驻与生态构建的同步快速启动。
五、政企协同塑造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代表性平台,该空间的治理机制强调效率与规范的统一。运营主体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引入专业机构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标准,建立科学的运营指标考核体系,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例如通过成果转化收益分成、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式实现造血。地方政府则在宏观指导、政策落地协调、公共资源对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这种互补关系旨在避免单纯依赖补贴,确保孵化平台的长效运转。
六、区域辐射带动与产城融合效应可期
创始空间的建成投用,是天津推动中心商务区实现动能转换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服务于早期创业项目,更将构建一个链接政府、资本、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龙头与创业者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其成功运营预期将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浓度和创业活力,加速知识溢出与人才集聚。长远来看,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孵化一批成功企业,更在于培育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驱动中心商务区向知识密集与创新驱动的高端服务型城区迈进,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强的支点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天津智慧盛会助推招商引资引创新风潮
2025-09-01
滨海创新创业园工业设计博物馆开放
2025-09-01
滨海新区打造家庭体验式消费新地标
2025-09-01
滨海新区领航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建设
2025-09-01
滨海新区引领中小企业智慧升级新潮
2025-09-01
滨海自贸核心区冲刺现代服务业高地
2025-09-01
滨海新区:金融创新赋能中小微企业
2025-09-01
天津高新区创新引擎带动千亿集群崛起
2025-09-01
泰达升级服务引擎 畅通政企协作渠道
2025-09-01
滨海新区开发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抢占制高点再创发展新优势
2025-09-01
塘沽海洋高新区打造互联网产业新高地
2025-09-01
天津滨海新区创新驱动迈入发展新阶段
2025-09-01
天津滨海新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支持新型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办法》的通知
2024-12-18
《滨海新区推进核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政策解读
2024-11-14
《滨海新区海河沿线及海岸带游船码头选点布局专项规划》政策解读
2024-11-14
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等十一部门《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更新实施细则》的通知
2024-10-29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海河沿线及海岸带游船码头选点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
2024-10-29
《天津市滨海新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24-10-17
《滨海新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政策解读
2024-10-17
《滨海新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2024-10-12
《滨海新区汽车以旧换新十项举措》政策解读
2024-10-12
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政策解读
2024-10-12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区
-
滨海新区湾亿科技企业孵化器
天津-滨海新区
-
泰达服务外包园
天津-滨海新区
-
泰达双创示范园
天津-滨海新区
-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天津-滨海新区
-
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天津-滨海新区
-
于家堡金融区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