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聚焦循环经济发展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与区域综合实力
循环经济产业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静海围绕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区的总目标,坚持“一三四三五”工作思路,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战略,深入推进四项部署,构建“两城三区六园”布局,突出五件大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一个总目标,引领发展方向。静海将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区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目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实施三大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工业强县方面,静海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生态立县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重点生态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兴县方面,挖掘和传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三、推进四项部署,优化发展路径。东进西联、打造中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提升区域中心地位。园区带动、三业并举,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新城引领、一体推进,加快新城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为本、强县富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四、构建三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两城三区六园的规划布局,为静海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空间框架。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和功能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两城建设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三区发展将突出区域特色和功能定位,六园打造将促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共同推动静海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
五、突出五件大事,夯实发展基础。修路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种树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大棚方面,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项目方面,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增收入方面,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种途径,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在推进各项工作过程中,静海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静海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加强与各类企业的沟通对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促进项目落地投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为静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工业发展方面,静海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农业发展上,静海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等相关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服务业方面,静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城乡建设方面,静海按照新城引领、一体推进的部署,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生态环保工作中,静海严格落实环保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建设方面,静海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设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民生保障领域,静海加大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解决群众住房、出行、饮水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坚持“一三四三五”工作思路,静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静海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区和实现强县富民目标而不懈努力。
一、坚持一个总目标,引领发展方向。静海将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区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目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实施三大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工业强县方面,静海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生态立县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重点生态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兴县方面,挖掘和传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三、推进四项部署,优化发展路径。东进西联、打造中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提升区域中心地位。园区带动、三业并举,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新城引领、一体推进,加快新城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为本、强县富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四、构建三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两城三区六园的规划布局,为静海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空间框架。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和功能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两城建设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三区发展将突出区域特色和功能定位,六园打造将促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共同推动静海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
五、突出五件大事,夯实发展基础。修路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种树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大棚方面,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项目方面,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增收入方面,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种途径,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在推进各项工作过程中,静海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静海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加强与各类企业的沟通对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促进项目落地投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为静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工业发展方面,静海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农业发展上,静海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等相关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服务业方面,静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城乡建设方面,静海按照新城引领、一体推进的部署,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生态环保工作中,静海严格落实环保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建设方面,静海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设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民生保障领域,静海加大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解决群众住房、出行、饮水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坚持“一三四三五”工作思路,静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静海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区和实现强县富民目标而不懈努力。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宜兴埠镇幸福广场项目落户助城乡商业升级
2025-08-30
通武廊科技项目推介会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
2025-08-30
天津自贸区东疆租赁产业聚合升级领航全国
2025-08-30
天津自贸区两项创新制度将在全国复制推广
2025-08-30
天津自贸区平行进口车协会成立促产业升级
2025-08-30
武清电商园引聚京企 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30
武清构建人才发展生态圈赋能区域创新高地
2025-08-30
武清开发区招商引资再添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2025-08-30
武清联动卓越大学联盟开创产业合作新高地
2025-08-30
武清区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招商引资
2025-08-30
武清区构建分级帮扶体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2025-08-30
武清区泗村店镇春节文体盛宴开启社区新篇
2025-08-30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