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以众创空间赋能双创生态升级
创新创业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通过构建多层次众创空间体系,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成为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创新资源集聚高地。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区域内双创活力显著提升,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体系构建形成强力支撑
滨海新区先后出台《促进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建立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基金引导等组合式支持机制。设立专项种子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给予最高500万元运营补贴,并联动金融机构开发"创客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二、载体建设实现全域覆盖
区域内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32家,市级示范载体超80家,实现高校、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全覆盖。南开区"玑瑛智谷"、滨海高新区"创想空间"等标杆项目,通过改造老旧厂房形成低成本创业空间,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带动就业近万人。
三、服务链条持续完善
组建300人专业创业导师团队,推出"线上对接+线下辅导"服务模式。搭建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等8大类服务,年均举办路演活动超200场。在2023年全国双创周期间,滨海新区签约落地重点项目37个,引资额突破80亿元。
四、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育
天津大学等12所高校设立双创学院,开设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特色课程。推行"学业+创业"学分互认制度,累计支持500余名学生休学创业。滨海新区与中科院等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年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超3000名。
五、生态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设立5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形成超200亿元创投规模。试点"投贷联动"创新模式,2023年科技型企业获贷金额同比增长45%。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吸引30余个海外项目落户。
当前,滨海新区正围绕人工智能、信创产业等新赛道升级众创空间功能,通过建立跨境孵化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措施,加速构建"众创-孵化-加速"全链条培育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