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明高新区深挖创新潜能构筑区域增长新高地
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东丽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东丽区华明高新区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在近日开展的专项调研中,区相关负责同志详细听取高新区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聚焦科技创新瓶颈与产业发展路径,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效能、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度研讨,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优化创新生态破解体制机制束缚。调研会议明确指出,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高新区亟需破除阻碍科技创新活力的深层次制度障碍。重点是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使用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透明度。同时将深入优化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探索更加市场化、多元化的薪酬结构,充分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长期制约成果转化的权属界定问题,将推动建立更为清晰的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及收益分配机制,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打通产学研链条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关键在于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为此,高新区正着力构建覆盖研发、中试、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重点举措包括: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培育技术经纪人才队伍;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评估、知识产权运营、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加大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引导风险资本、产业基金精准对接优质科技项目,解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
三、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智力资源高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高新区将深入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一方面,精准制定并落实涵盖高端人才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税收优惠等关键环节的全方位保障措施,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大力引进培养掌握前沿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及具备国际协作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另一方面,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融合,探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夯实本土化人才培养根基。
四、培育“新质企业家”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新区将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到新高度。将着力于培养一支具备前沿科技洞察力、全球化市场视野、敢于冒险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质”企业家队伍。通过组织高端研修、国际标杆企业参访、行业峰会交流等形式,提升企业家群体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创新能力。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强化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政府也将强化与企业家群体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有效服务支撑。
五、布局前沿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高新区正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版图,强化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前瞻性。紧密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布局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通过系统梳理产业链图谱,锁定关键环节与目标企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大对具有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前期培育与扶持力度,探索采用孵化投资等新模式,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同时,前瞻布局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为新技术的工程化、规模化打通关键节点,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六、聚焦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集群跃升。招商引资是驱动高新区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将改变传统招商思维,从单纯追求项目数量转向注重项目质量与产业协同效应。绘制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图谱,找准“强链、补链、延链”的精准发力点。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隐形冠军和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实施“一对一”定制化招商策略。充分利用政策、载体、基金、服务等组合拳,打造“引资引技引智”的综合竞争优势。项目评估突出科技创新含量、人才团队结构、产业带动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确保招商引资真正服务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
七、强化区域协同融入国家创新网络。高新区未来发展须置于更广阔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中考量。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核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辐射与溢出效应。探索跨区域创新联盟合作,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科创飞地共建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区内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字号”科研院所、顶尖高校开展协同攻关,争取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吸引国际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提升区域的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