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社区涌动共建潮 津门居民谱写美丽承诺

所属地区:天津-河东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天津市河东区将社区治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近期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在全区13个街道同步掀起“美丽天津共建共享”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助力营商软环境建设。该行动注重凝聚基层智慧,通过多元化参与形式将文明理念转化为日常实践,为招商引资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名片。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构建全民参与新格局
天津市近年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将文明社区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河东区在市级《市民公约》《行为守则》框架下,制定街道层级实施方案:唐家口街道打造“楼道微治理”样板,居民自主设计公共空间改造方案;中山门街道创建“红骑手志愿队”,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巡查;富民路街道设立“绿色积分银行”,将垃圾分类与家庭福利挂钩。这种层级化推进模式既落实了市级文明创建要求,又保留了社区特色创新空间。
二、载体创新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形成浸润式教育体系
区别于单一签名倡议,河东区开发三维立体实践载体:在常州道街道,百名青少年绘制“文明长卷”,将交通守则、宠物管理规范转化为漫画故事;二号桥街道建立“旧物再生工坊”,居民用废弃材料制作环保装置艺术;春华街道开设“睦邻会客厅”,每周由老党员主持化解居民纠纷。这些载体有效解决了传统宣教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其中鲁山道街道研发的《社区文明电子地图》实现问题上报实时响应,案例被纳入城市治理创新库。
三、长效机制破解治理顽疾,文明习惯植入日常生活
针对高空抛物、私占绿地等城市通病,大直沽街道实行“透明物业”制度,公示维修基金使用明细;向阳楼街道组建“婆婆妈妈宣导团”,用乡音俚语劝阻不文明行为;上杭路街道设立文明红黑榜,商户诚信记录直接关联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建立文明行为转化机制,如大王庄街道将2000余份居民建言分类形成“文明微清单”,推动相关部门增设宠物便袋箱47处、更新健身器材32套。
四、共建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社区生态赋能城市升级
随着社区环境持续改善,河东区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整洁的街巷环境吸引创业者入驻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诚信社区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向小微商户提供绿色信贷,社区养老中心优质服务吸引人才安家落户。这种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跃升,验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催化作用——当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家客厅”维护时,自然形成了最具说服力的招商名片。
通过146个社区红色议事厅的常态化运作,河东区正将阶段性活动转化为持久治理效能。居民自觉守护的文明花蕾,终将绽放在现代化都市的发展枝头,见证人与城的共同生长与相互成就。

天津河东区产业园区

天津河东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河东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