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港构筑高端装备产业高地新动能加速集聚
智能装备产业
产业集聚区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天津市临港经济区围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持续深化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依托创新驱动和开放协同的双引擎,加速培育六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通过构建多层次服务平台、打通产学研融合通道、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区域经济正向高质量、高能级方向跃升,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一、战略定位深化产业空间布局
临港经济区立足国家赋予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功能,强化产业规划的顶层牵引。2023年以来,区域内完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图谱编制,明确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制造、大型工程机械、精密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六大集群发展方向。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产业链精准招商,累计引进核心配套项目超20个,形成从研发设计到总装集成的完整链条。
二、创新生态聚合产学研融合势能
依托自主创新示范区临港分园建设,搭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联合体。重点推进四大平台建设:
1. 海洋装备中试基地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年内具备深海装备测试能力;
2. 智能装备协同设计中心吸引12家科研机构入驻,清华大学机械系团队牵头攻关高端轴承技术;
3. 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完成专利导航分析报告30份,服务企业技术攻关需求;
4. 人才实训基地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定向培养班,年输送技能人才超800人。
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15亿元,较2023年实现翻番。
三、金融赋能构建产业成长生态圈
创新"投贷租上市"综合服务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海洋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完成对3家船舶电子企业股权投资;
2. 融资租赁公司针对高端设备采购推出"首付10%+产能分成"新模式;
3. 跨境航空产业基金完成首期募资,重点支持航空零部件研发;
4. 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库,15家企业进入梯度培育计划。金融工具的协同发力,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至93%。
四、集群效应激活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差异化突破:
1.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建成亚洲最大水下机器人测试池;
2. 智能轨道装备实现车地通信系统国产化替代;
3. 高技术船舶制造承接24000标箱集装箱船订单;
4. 工程机械板块研发的极地科考装备获南极科考队采用;
5. 精密数控机床企业攻克纳米级加工技术;
6. 氢能装备生产线完成自动化改造。产业集群2023年总产值占区域工业经济比重达61%,较2022年提升7个百分点。
五、开放平台强化国际合作深度
深化中法产业园等国际合作载体建设,2024年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个。推动欧盟海洋工程标准互认,20家企业产品通过DNV-GL认证。举办国际海洋装备技术交易大会,促成13项跨国技术转让协议。区域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化研发团队占比达27%。
六、服务升级优化产业承载环境
实施基础设施"双升级"工程:硬件方面,建成专业危化品码头和智慧物流仓库;软件方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审批改革,项目落地周期压缩至45天。建设产业大数据中枢系统,实时监测6大集群42项关键指标,形成企业诉求闭环处置机制。2023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基地。
临港经济区通过系统构建技术转化、资本供给、场景应用三大支撑体系,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随着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和产业生态的深度优化,区域正逐步显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的核心功能,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路径。
一、战略定位深化产业空间布局
临港经济区立足国家赋予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功能,强化产业规划的顶层牵引。2023年以来,区域内完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图谱编制,明确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制造、大型工程机械、精密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六大集群发展方向。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产业链精准招商,累计引进核心配套项目超20个,形成从研发设计到总装集成的完整链条。
二、创新生态聚合产学研融合势能
依托自主创新示范区临港分园建设,搭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联合体。重点推进四大平台建设:
1. 海洋装备中试基地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年内具备深海装备测试能力;
2. 智能装备协同设计中心吸引12家科研机构入驻,清华大学机械系团队牵头攻关高端轴承技术;
3. 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完成专利导航分析报告30份,服务企业技术攻关需求;
4. 人才实训基地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定向培养班,年输送技能人才超800人。
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15亿元,较2023年实现翻番。
三、金融赋能构建产业成长生态圈
创新"投贷租上市"综合服务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海洋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完成对3家船舶电子企业股权投资;
2. 融资租赁公司针对高端设备采购推出"首付10%+产能分成"新模式;
3. 跨境航空产业基金完成首期募资,重点支持航空零部件研发;
4. 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库,15家企业进入梯度培育计划。金融工具的协同发力,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至93%。
四、集群效应激活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差异化突破:
1.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建成亚洲最大水下机器人测试池;
2. 智能轨道装备实现车地通信系统国产化替代;
3. 高技术船舶制造承接24000标箱集装箱船订单;
4. 工程机械板块研发的极地科考装备获南极科考队采用;
5. 精密数控机床企业攻克纳米级加工技术;
6. 氢能装备生产线完成自动化改造。产业集群2023年总产值占区域工业经济比重达61%,较2022年提升7个百分点。
五、开放平台强化国际合作深度
深化中法产业园等国际合作载体建设,2024年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个。推动欧盟海洋工程标准互认,20家企业产品通过DNV-GL认证。举办国际海洋装备技术交易大会,促成13项跨国技术转让协议。区域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化研发团队占比达27%。
六、服务升级优化产业承载环境
实施基础设施"双升级"工程:硬件方面,建成专业危化品码头和智慧物流仓库;软件方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审批改革,项目落地周期压缩至45天。建设产业大数据中枢系统,实时监测6大集群42项关键指标,形成企业诉求闭环处置机制。2023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基地。
临港经济区通过系统构建技术转化、资本供给、场景应用三大支撑体系,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随着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和产业生态的深度优化,区域正逐步显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的核心功能,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路径。
天津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东丽区政策宣讲赋能 企业股改上市加速推进
2025-08-27
东丽智慧华明新市镇打造科技惠民综合示范区
2025-08-27
临港经济区聚力招商引资铸就区域协同新篇章
2025-08-27
天津:深化民营经济调研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2025-08-27
津陇协奏曲:武清静宁双向赋能共绘发展新篇
2025-08-27
津南区双港镇:四大举措激活就业创业新动能
2025-08-27
和平区高标准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标杆
2025-08-27
和平区聚力营商优化构筑市场主体蓬勃新生态
2025-08-27
河东区创新驱动赋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局
2025-08-27
河东区创新审批服务模式赋能企业全周期发展
2025-08-27
河东区锚定"金贸"定位打好经济提质攻坚战
2025-08-27
和平区南营门街为中小微企业精准施策解难题
2025-08-27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平区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2-07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