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6日 政策文号:河东政发〔2015〕12号 有效性:有效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津政办发〔2015〕17号),推进河东区“体育强区”建设,加快促进河东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青少年体育运动水平,制定河东区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以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不断满足竞技体育需要、建设体育强区为根本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体教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各自优势,促进我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二)发展目标  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立布局合理、项目齐全、设施先进、机制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青少年运动训练水平明显提高,体育后备人才持续涌现,青少年体育发展总体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形成合力,共同领导、研究、组织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  2.建立合理的体育人才梯队,形成金字塔式的体育人才框架和比较完备的青少年体育训练运行机制。实现校校有特色项目运动队,确保体育尖子人才能够输送到体育运动学校或专业运动队训练;  3.以运动项目训练为依托,发挥体育比赛活动的引领作用。调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加一项运动,学生体质明显提升;  4.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配备到位、专项训练能力明显改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基本途径  1.以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为骨干,组织开展学校运动队课余训练,培养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发现和培养体育基础人才;  2.充分发挥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作用,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提升青少年竞技运动水平,培养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不断向专业运动队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  3.鼓励社会多种力量兴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训练机构,通过市场运行模式,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活动,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二、工作责任  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中,共同担负着领导、组织、督导和协调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推进、双赢发展的工作机制。共同编制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全局性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体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  1.制定全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项目布局规划;  2.实施“8421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工程”。选择体育基础较好、具备训练资源优势和较高运动水平的8所小学、4所初中、2所高中,以及1所业余体育学校,共同构建河东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形成“一条龙”的人才衔接训练机制;  3.办好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4.举办竞技性青少年体育赛事;  5.制定青少年运动训练标准及大纲,举办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专项运动训练培训活动;  6.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训练机构的发展。  (二)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  1.制定全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布局规划;  2.推动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举办学校体育赛事活动  3.举办体育教师业务培训活动;  4.制定体育特长生选拔招生政策,解决好优秀体育人才学籍管理和就学、升学问题;  5.建立实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评估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活动树立健康第一、四育融合、科学锻炼的教育质量观。中小学校要在认真落实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形成校园特色体育品牌。鼓励学校建立“一校一项”、“一校多项”的训练队伍。调动广大学生喜爱、会练、常练某一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推广球类及科学健康的健身活动。通过组建不同形式的学生运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训练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二)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建设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市体育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巩固和发展体育传统项目、优势项目,不断提高传统项目、优势项目的普及率和竞技水平,打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真正建设成为课余体育训练示范学校和提高青少年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抓好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建设做好业余体校规范化建设,突出抓好师资队伍、场地设施、项目布局、经费保障等基础性工作。设立8个以上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教练员不少于2人、受训人数30人以上。积极争创市级示范性业余体校,配合市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开展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创建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青少年运动训练的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体育运动学校建设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体育运动学校招生、学生管理、文化教育、运动训练等工作机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五)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新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兴办青少年体育机构,推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六)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青少年运动训练发展。规范全区性学生体育赛事活动。结合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竞赛资源,创新竞赛办法,创立并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新体系。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突出区域特色项目,推动开展区级青少年赛事,每年举办青少年各单项体育比赛和综合性运动会。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丰富广大学生体育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河东区深化体教结合工作领导组组长由河东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体育局、区教育局局长担任。领导组成员由区教育局、区体育局有关同志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区体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区体育局竞训科和区教育局体卫科共同组成。领导组建立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制度,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解决体教结合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推动体教结合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保证经费投入 将发展青少年体育经费纳入区级年度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  (三)加强日常检查指导领导组定期对区体育局、区教育局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开展检查指导,提出意见与建议,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四)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评估激励机制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教育督导力度,将青少年体育工作纳入区政府对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业绩考核。    2015年10月8日抄送: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区纪委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武装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0月8日印发   附件:

天津河东区产业园区

天津河东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河东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