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工作方案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1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红桥区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本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根据《天津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方案》(津政发〔2021〕12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改革目标落实《天津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方案》和《关于印发天津市“证照分离”改革有关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在我区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建成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二、改革措施进一步明确涉及我区实施的事项,细化改革举措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制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一)直接取消审批。对直接取消审批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不得变相保留审批,不得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行政许可证件,也不得将取消的审批事项及证件作为办理其他政务服务事项的前提条件。(二)审批改为备案。对改为备案管理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原则上实行事后备案,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确需事前备案的,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即可开展经营。积极推行网上备案;确需现场办理的,企业按规定提交备案材料后,有关部门应当当场办理备案手续,不得作出不予备案的决定。坚决防止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企业备案后,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相关企业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三)实行告知承诺。对实行告知承诺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与市级主管部门对接,明确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后果。对因企业承诺可以减省的申请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对可在企业领证后补交的申请材料,与本市实行的信用承诺审批相结合,实行容缺办理、限期补交。对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要当场作出审批决定。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其申请材料同时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程序办理。对通过告知承诺取得许可的企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有必要的可以开展全覆盖核查。发现企业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要依法调查处理,并将失信违法行为记入企业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企业履行承诺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并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申请人有较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四)优化审批服务。对优化审批服务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要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精简许可条件和申请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取消数量限制等措施,切实方便企业办事。有关部门要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探索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的创新举措。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明确监管责任。要落实放管结合、并重要求,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未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由审批或指导实施部门承担监管职责。其中,对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的,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依法监管持证经营企业、查处无证经营行为,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加强审管联动,形成审批服务监管、监管支撑审批的审管衔接工作格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支持行业协会提升自律水平,鼓励营商环境监督员、消费者、新闻媒体、中介机构等发挥监督作用,健全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二)制定监管规则。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与市级主管部门对接,编制和完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化实施细则。直接取消审批的,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新设企业情况,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监管。审批改为备案的,要督促有关企业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对未按规定备案或者提交虚假备案材料的要依法调查处理。实行告知承诺的,要重点对企业履行承诺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反承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未履行承诺的要依法撤销相关许可,构成违法的要依法予以处罚。(三)完善监管方法。对一般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持续推进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抽查。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实现全覆盖重点监管。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企业信用与自然人信用挂钩机制,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对失信者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获得信贷、发票领用、出口退税、出入境、高消费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增强监管威慑力。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监管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完善风险预警模型,精准预警风险隐患。 附件:红桥区“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

天津红桥区产业园区

天津红桥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红桥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