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产业园区

天津河东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河东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东区“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1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东区“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规划(2018-2020)的通知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全国共有27个地区47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名单,我区“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项目正式获得创建资格。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战略部署,2018-2020年河东区将全力开展好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现印发《河东区“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规划(2018-2020)》,请相关部门按照创建规划圆满完成示范项目创建任务。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0月26日(此件主动公开)河东区“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规划(2018-2020)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战略部署,2018-2020年,河东区充分发挥家庭文化建设成果,将家庭文化建设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密结合,以家庭、家风建设为核心,以理论建设为支撑,以精准服务为目标,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人才队伍为保障,以文化交流为拓展,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河东区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创建优势和目标(一)创建优势1.政府高度重视。河东区委、区政府对河东区家庭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三十年来始终坚持将家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始终将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不断完善组织机制,成立河东区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建立家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加强经费保障,将开展家庭文化活动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升活动品质,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为原则,坚持高标准策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加强正面引领,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2.群众基础深厚。河东区早在1985年就开始举办家庭文化活动,持续举办了30余年,在河东区乃至天津市具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对家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高,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和跨省文化交流,联合多地打造特色家庭文化活动,并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平台不断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参与地域逐步扩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多,河东区家庭文化建设工作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文化品牌效应。3.理论成果丰硕。河东区长期将家庭文化建设作为重点课题,联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等权威平台,两次举办全国家庭文化建设研讨会,集结全市乃至全国权威专家、学者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深入探讨新常态下家庭文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着力点,确立了分众化实施、品牌化引领、网络化普及的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为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4.保障体系完善。以专业人才、业余骨干、文艺团队、文艺创作为重点内容,建立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关注文化队伍专业人才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培养,河东区文化馆、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和干部素质逐年提升,同时通过长期举办家庭文化活动,业余文艺骨干人才济济,培养了刘德印、温学兰、佟有为、张克、冯欣蕊等一批老中青表演艺术家和国家一级演员,发掘了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0余人。强化文艺团队建设,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京剧团、民乐团、说唱团、津味话剧社等文艺团队300余支,有效促进各类传统文化在社区及家庭中的传播和普及。坚持精品引路,加强文艺创作,围绕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文艺创作,做到年年有新作。《和谐一家人》《老来乐》等作品荣获全国群星奖,出版家庭文化报告文学集三部。(二)创建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总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密结合,用家庭文化重点突破、解决参与群体单一、活动内容陈旧、吸引力不强等公共文化服务难题,使其成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有效途径,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的示范项目。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创建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幸福感,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统筹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二)基本原则1.先进思想导向引领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着力塑造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代码”。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河东区政府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规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加强社会宣传动员,鼓励引导多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示范项目创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3.深化改革统筹协调原则。立足河东区工作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围绕文体结合、文教结合、文旅结合、文商结合等重点领域,努力实现示范项目的政策制定协同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服务管理高效化。4.精准服务提升效能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注重服务的精准化,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加大资源向基层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5.锐意创新示范引领原则。大力推进示范项目的内容创新、手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特色鲜明的示范项目,为同类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三、主要任务(一)完善理论体系结合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家庭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继续强调分众化实施、品牌化引领、网络化普及,制定一整套针对性强并具有推广示范作用的政策性文件、规划、规章制度,出台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较为完整、系统并具有典型性和推广性的家庭文化建设理论体系。(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文明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二)完善实施体系1.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室、一门、一榜”家庭文化特色模式。以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阵地,广泛打造河东家庭文化基地,在街道、社区建设“家风教育社区工作室”和一批“家庭文化示范楼门”,树立文化家庭排行榜,形成“一室、一门、一榜”的家庭文化特色模式,使家庭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互促互补,促进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民政局、各街道)2.打造家庭文化品牌活动。继续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提升该品牌活动在全国的影响力。坚持延续传统,精心策划、组织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京津冀家庭戏曲、曲艺大赛”和“家有好故事系列活动”两个重点项目,形成优势品牌。(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财政局、各街道)3.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才艺家庭”“读书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家庭评选活动,结合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家庭文化,增强文化的信仰、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引力。(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各街道)4.结合新的婚姻生育政策开展新生育文化进家庭、创建幸福家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以弘扬好家风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共青团组织社会化动员能力,结合弘扬好家风打造高品位、富有特色的青年文化活动;围绕家风、家教等内容,举办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丰富职工文化内涵、增强职工文化自信;开展好文化助残活动,组织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特殊文化服务。(责任部门:区卫生计生委、区教育局、团区委、区总工会、区残联)5.繁荣家庭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建立专题文艺作品库。鼓励河东文艺创作人才及创作团队围绕传承传统家庭美德,弘扬优秀家风等主题,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对现有众多作品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建设题材文艺作品库,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6.打破地域局限,加强家庭文化活动的交流合作。目前河东区已经与北京、河北、甘肃、内蒙古、贵州等十余个地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将结合各地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多角度、多层次打造家庭文化合作项目,以家庭文化为基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三)完善服务体系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实施河东区图书分馆、文化分馆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以街道、社区为主要发力点,提升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总量和质量,以家庭文化为突破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群众对于文化服务的新期待。(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各街道)2.成立新时代市民文化学院。建立完备的群众需求信息平台,摸准群众需求脉搏,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资源,定制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菜单,保障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和自主权。(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各街道)3.完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家庭文化服务的标准规范,建立服务绩效评估,并积极开展第三方参与评价。(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各街道)(四)完善宣传体系1.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以家庭为最基本单位,通过家庭文化的形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化和旅游局、各街道)2.建立互联网思维,有效促进家庭文化建设与科技手段融合,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将家庭文化建设纳入数字资源建设,搭建河东文化云平台、通过新设备、新手段使家庭文化走入千家万户。(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财政局、各街道)(五)完善管理体系1.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强调政府主导作用,河东区政府作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分工,制定政策、方案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责任部门:区政府办、区文化和旅游局)2.明确创建任务。制定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制定任务书、时间表,确保项目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3.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设立河东区创建示范项目工作简报,设立专职信息员,定期报送创建进展情况。(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育局、区卫生计生委、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各街道)四、实施步骤(一)创建时间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二)具体安排1.调研启动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0月)明确创建任务,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建规划,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创建工作。2.全面创建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按照创建规划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保障资金投入,完善工作制度;高水准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加强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开设家庭定制式公益文化培训、讲座课程;打造家庭文化示范基地;加强文化合作交流,推动家庭文化的“请进来”与“走出去”;加强宣传推广,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3.完善提升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对照创建要求进行自查,查找差距,总结创建经验,整理创建工作档案,形成迎检验收材料,全面提升完善创建工作,全面巩固创建成果,圆满完成示范项目创建任务。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的领导,成立河东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文明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卫计委、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各街道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化和旅游局。(二)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保障机制,对示范项目创建给予专项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创建。加强对中央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专款专用。(三)完善政府购买完善政府购买机制,在购买公益性舞台艺术作品、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与承办、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讲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四)强化人才培训强化人才培训管理,加强对文化专职干部、基层文化干部和业余文化骨干的专业培训和交流学习,全面提升河东区文化人才队伍素质。(五)加强媒体宣传广泛利用传统纸媒、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以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加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宣传力度,定期展示最新创建成果。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